善心放生网

您现在的位置:新闻首页>城市分站

柞水县哪里可以代放生

2023-02-04 15:03编辑:admin人气:681


佛教在线徐州讯 2019年9月4日下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民盟中央美术院理事、上海民盟书画院副院长、上海书画院画师张智栋先生慕名来徐州兴化寺参访。

徐州市佛教协会会长、兴化寺方丈果光法师热情接待了张智栋先生,并在绘画艺术方面进行了探讨和交流,在兴化寺书画创作室,张智栋先生即兴挥毫泼墨,留下弥勒佛精品画像参加徐州佛教协会举办的庆祝建国七十周年暨第二届中国佛教书画艺术作品展,展现了画家不凡的艺术修养和造诣。果光法师为张智栋先生题写“笑忆人生”。大家在交流中充满法喜,殊胜圆满。

张智栋先生早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美术系中国画专业,是有着深厚油画功底的中国实力派国画家。20年间苦心求索于中国水墨人物画的艺术创作,现在他正在创作108幅弥勒佛画像,并请全国高僧大德题词,完成后将在全国巡展。(文、图:江苏省徐州市佛教协会)

禅茶文化:唐诗里的那些茶

禅茶文化:唐诗里的那些茶

唐代的茶尚局限在隐遁或闲适的领域。况且在其他的主题上(美人、塞

外等)茶都没出现。即使作为官僚饮茶,也只是在自家的书斋里或在送别

的宴席上,在静寂的场面下进行。应该说这是唐代茶文化的一大特征。

(1)《洛阳伽蓝记》卷二有陈庆之诬蔑吴人之词“菰稗为饭,

茗饮作浆”;卷三在魏王侯间有以“酪奴”、“水厄”等隐语轻视茶的话

。“自是朝贵宴会,虽设茗饮,皆耻不复食,惟江表残民远来降者好之。”

(2)《宋高僧传》卷八《唐兖州东岳降魔藏师传》云:“释藏

师,姓王氏,赵邵人也。父为亳州掾。稚齿寻师居然慕法,而性好独处。

谯多厉鬼,持魅于人,藏七岁支影闲房,孤形迥野,尝无少畏。至年长弥

见挺拔,故号降魔藏欤!……九州灵迹罕不登。后往遇北州鼎盛,便誓依

栖……寻入泰山,数年学者臻萃,供亿克周,为金舆谷郎公行化之亚也。

”或许他是在游历各地过程中掌握的烹茶技术,或在泰山以指导者身分许

可、提倡饮茶而产生了特殊影响吧。

(3)《茶经》的煎茶法当时一定是最精练的方法,并且具有类

似“茶道”的形式(可以看在《封氏闻见记》中陆羽和伯熊在高官前煎茶

的一段话)。陆羽煎茶的水平当然不一定完善,我想将茶碾成粉,用锅煮

供饮用的形式称为煎茶,与此相对,则是将茶末投入沸水中的饮用方法,

称为点茶,在唐代不常使用。下一章例举的唐诗中的茶大概就是近于陆羽

的煎茶法。不过《封氏闻见记》记载在首都茶店卖的煎茶具体情形怎样严

格说不大清楚。

(4)《陆文学自传》(《全唐文》卷四三三)云:“始三岁,

茕露,育乎大师积公之禅院,九岁属学文,积公示以佛书出世之业。”被

认为是在做寺院杂务时掌握的茶艺。在《自传》中,陆羽以文人自任,对

茶并不特别看重。

(5)《清异录》为宋代书,所记为唐末五代之事。“生成盏”

为“馔茶而幻出物象于汤面,茶匠通神之艺也。沙门福全生于金乡,长于

茶海,能注汤幻茶。”这就是点茶,可知唐末的点茶也从佛门开始兴盛的

。同书的“茶百戏”、“漏影春”饮茶法基本是点茶,流行于唐末。不过

这和佛教没什么关系。

(6)《清异录》“吴僧文了善烹茶,游荆南,高保勉伯子季兴

延置紫云庵,日试其艺,保勉父子呼为汤神。”

(7)唐百丈怀海作的《清规》已不传,北宋长芦宗赜制定的《

禅苑清规》为最早的清规。(现存南宋卢翔刻的《重刻补注禅院清规》)

,包括元代作的《敕修百丈清规,》要从中了知唐代的内容不易。在这些

清规中,将茶称为“煎点”为特征,不知是否正确。不过为了供给僧堂中

众多的人饮茶,将水煮沸而注入茶中,或许称为“煎点”吧。

(8)在《入唐求法巡礼记》中列举了细茶、蒙顶茶、团茶等茶

名。关于饮茶方法仅有“啜茶”。

(9)《尔雅》释木“檟,苦荼。”郭璞注“可煮作羹饮”。《

述异记》关于茶有“煎服,令人不眠,能诵无忘。”记载其有药效的文献

很多。

(10)《太平御览》卷八六七引《晋中兴书》:吴兴太守陆纳

招待谢安时“纳所设唯茶果而已”。

(11)《茶经》七之事引傅咸《司隶教》说“闻南方有蜀妪作

茶粥卖”;《食疗本草》“煮取汁,用煮粥良。”

(12)《闻崔十二侍御灌口夜宿报恩寺》:“然灯松林静,煮

茗柴门香”;《群斋平望江山》:“庭树纯裁橘,园畦半种茶”。

(13)《送陆士伦宰义兴》:“浅流通野寺,绿茗盖有春山”

;《奉和杜相同长兴新宅即事呈元相公》“当山不掩户,映日自倾茶”;

《秋晓招隐寺东峰茶宴送内弟阎伯均归江州》:“幸有香茶留稚子,不堪

秋草送王孙。”

(14)《寄赞上人》:“柴荆具茶茗,迳路通林丘。”《巳上

人茅斋》:“枕簟入林僻,茶瓜留客迟。”又《重过何氏五首》:“落日

平台上,春风啜茗时。”《迥櫂》:“强饭专添滑,端居茗续煎。”

(15)《陆文学自传》“洎至德初,秦人过江,余亦过江,与

吴兴释皎然为缁素忘年之交”。皎然比陆羽年长许多。可以看皎然的传《

宋高僧传》卷二九。

(16)《封氏闻见记》:陆羽在御史大夫李季乡之前表演煎茶

,仅给予三十文钱,因感到悔辱而著《毁茶论》。

(17)《六羡歌》“不羡黄金疊,不羡白玉杯,不羡朝入省,

不羡暮登台,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唐国史补》记载这

是陆羽悲悼智积禅师之死而作的望乡歌。

(18)《茶经》五之煮将“汤之华”的厚薄度分为沫、饽、花

。从此在唐代煎茶中,华成为最显著的外在特征。

(19)《茶经》七之事:“陶弘景杂录,苦茶轻身换骨,昔丹

丘子黄山君服之。”

(20)在《全唐诗》中“拍”作“怕”。在《茶经》三之造中

有“拍之”,乃是将茶叶捣烂装入模子中成为块状体,故正之为“拍”。

(21)在欧阳修的《归田录》说:小团茶二十个一斤,一个值

黄金二两。

(22)卢仝在《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天子曾尝阳羡茶,

百草不敢先开花”、“至尊之余合王公,何事便到山人家”。在唐代,高

官给下属赐茶已成风气。不过在诗的领域这种情况尚未出现。

(23)《酬柏侍御闻与韦处士同游灵台寺见寄》:“各自具所

需,竹笼盛茶瓯”,当属《茶经》所说的“都篮”之类。在《饭僧》中有

“愿师常伴食,消气有姜茶”。在《茶经》六之饮中,有将葱姜放入茶中

合煮的记载,诗中例子不多。反过来说,一般应是什么也不加的。《原上

新居十三首》有“锁茶藤箧密,曝药竹床新”;《寄汴州令狐相公》有“

水门向晚茶商闹,桥市通宵酒客行。”

标签:

(来源:未知)
标签

  • 凡本网注明"来源: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转载请必须注明中,http://www.stephotosuy.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友情链接():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