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心放生网

您现在的位置:新闻首页>城市分站

剑河县代放生组织联系微信

2023-02-11 14:29编辑:admin人气:449


  如来一代时教所说一切法门,皆令众生修戒定慧,断贪瞋痴。了幻妄之生死,证真常之心性者。然众生根有利钝,惑有厚薄。根利惑薄者,或可即生了生死,或二三四五生了生死。根钝惑厚者,十百千万生,或十百千万劫,犹不能了。此系依通途教理修持而论。乃仗自己修戒定慧力,断尽贪瞋痴烦惑者,其难也难如登天。任汝见地高,功夫深,功德大,智慧大。若三界内见思惑未尽,决不能出三界外以了生死。

唯念佛法门,全仗阿弥陀佛大慈悲愿力,若具真信切愿,至诚恳切,念佛名号,求生西方者,无论根之利钝,惑之厚薄,皆可于现生临命终时,蒙佛慈力亲垂接引,往生西方。

既往生已,见思烦恼,不断而断。以西方极乐世界境缘殊胜,一一皆能增长人之功德智慧,绝无令人起贪瞋痴者。此如来一代时教中之特别法门,不得以通途教理而论。世有深通宗教,不信净土法门者,盖以通途教理,论特别法门也。使彼知是特别法门,则自行化他,莫敢或违矣。张福泉婶母刘氏,生性淳笃,是其宿根。及病而信福泉宗净等所说而念佛。又加家人助念,故得吉祥而逝,面色转胜于前。逾十四时,通身冷透,顶犹温暖,肢体柔软,蝇不至室等瑞相。

按《大集经》说临终征验偈云:“顶圣眼天生,人心饿鬼腹,畜生膝盖离,地狱脚板出。”

以人将死时,热气从下至上者,超生。从上至下者,堕落。若通身冰冷,唯顶上热者,必生西方入圣道。眼及额颅热者,生天道。心热者,生人道。腹热者,生饿鬼道。膝盖热者,生畜生道。脚板热者,生地狱道。念佛之人,若是一心念佛,不念世间家业儿女,决定可以蒙佛慈力,接引往生。无论修持久近,乃至临终始得善友开示,一心念佛,或止念上十声即命终,亦得往生。以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中,第十八愿云:若有众生,闻我名号,志心信乐,求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由此因缘,平素不念佛人,临终善友开示,大家助念,亦可往生。常念佛人,临终若被无知眷属,预为揩身换衣,及问诸事与哭泣等。由此因缘,破坏正念,遂难往生。以故念佛之人,必须令家中眷属平时皆念。则自己临终,彼等均能助念。又因常说临终助念之利益,及瞎张罗哭泣之祸害。便不至以孝心而致亲仍受生死之大苦。乃得即生西方之大益也。(文钞三编卷四〈一切念佛人往生及不往生之证据〉)

学诚法师:感悟人生国学热的核心

学诚法师:感悟人生 国学热的核心

  近些年,国学逐渐热了起来。可是国学到底包含了什么?它有别于西学,或者说与现代人普遍接受的知识之差别在哪里?还是很多人都搞不清的关键问题。

  为学需有宗旨,出发点的不同决定了内容和方向的不同。曾子所著《大学》开篇的话,比较能概括中国古人在这方面的共识。“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明明德,就是说每个人内心都具有光明德能,要把这些宝藏开发出来,形成一个完整、优美的人格。这种对潜能的开发是全方位的,孩子从小学习洒扫应对,在生活中历练,而后学习各种学问,最终还要回归自身的修养,德行的完善。“在亲民”是说要关心、亲近民众,解决社会的实际问题,不能躲在象牙塔里。所谓“士人”,是能用自己的学问服务一方父老乡亲,立起道德和心灵标杆的人。“止于至善”,是以至善为目标。对于“至善”可以有不同的理解,儒家要成圣成贤,佛教认为成佛是至善,道家则觉得要虚静无为、返璞归真。

  知道了国学的目的,还要知道治学的方法,在这方面,儒家和佛教的方法各有不同。儒家经典《大学》说了八个步骤:“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由学习和修养自身开始,最后能化导天下。王阳明解释说,“格物”之“格”是正的意思,也就是说看待事物,要把它摆在正确的位置上,才能获得真知;不能孤立地看、功利地学,要全局地看、关联地看,更要调整好物与心之间的关系,知识与生命之间的关系。他举例说,古代的礼仪,如果以一颗真诚的心去学,一定可以学到很多待人处事之道,培养一种温情和敬意;但如果只是学外在的仪节,为了别人的称誉或者谋功名,那学出来可能就是一个演员、逢场作戏的伪君子。依儒家的方法,学到的知识是生动活泼的,看问题是正面的,慢慢人的意念就很真诚,心态变得积极、阳光。这样去发展自己是比较健康的,不会“知识越多越反动”,或者越有能力越傲慢。

  佛教有“戒、定、慧”三学。持戒又有三条:愿断一切恶,愿修一切善,愿度一切众生。做到这三条,就是佛,也就是“至善”;凡人做不到,所以要面对每个人、每件事,用心去学习如何调整不良的心态,如何培养好的习惯,怎样做能更好地照顾到别人。戒学的范围非常广,从健康知识、生活习惯到人与人相处、团队管理,乃至心理学、教育学无所不包。一个菩萨,也就是学大乘佛法的人,万事万物,人类的一切学问,都是他持戒的对象。学这些不是好玩,而是要落实到自己的行为上,更要落实到心上,常存一颗慈悲心、恭敬心、清净心,去除私心、贪心、嫉妒心、傲慢心。持戒让一个人从举止到内心都安详、稳重,透出一种慈善、清和的光辉,私心杂念少了,就容易专注,也就是“定学”。万缘放下了,内在的智慧才能开启。最后是“慧学”,佛教讲的智慧是让人解脱自在,不为外物所奴役,也不被知识所捆绑。美国一位名校教授说,博士生最笨,因为被众多知识给局限住了。学佛不会这样,因为不执著于知识,明白宇宙万相无非缘聚缘散,亦无非众生的心生心灭,无非是历练我们,保持内心的慈悲与平等,在佛陀的智慧觉照里,是一片清净光明。

标签:

(来源:未知)
标签

  • 凡本网注明"来源: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转载请必须注明中,http://www.stephotosuy.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友情链接():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