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心放生网

您现在的位置:新闻首页>城市分站

新会区野鸡放生地点在哪里

2023-02-19 10:49编辑:admin人气:208


《大乘起信论》卷1,马鸣菩萨开示说:【或以四摄或以六度,乃至一切菩提行缘,以大悲柔软心、广大福智藏,熏所应化一切众生,令其见闻及以忆念如来等形、增长善根。】(《大乘起信论》卷1)菩萨在人间示现时,会如同众生一般地投胎、出胎、受学、成长、病痛等等,完全和一般人一样,然后再应用四摄法或六度波罗蜜,乃至各种菩提行的因缘,以大悲柔软心以及广大的福藏与智藏,来教导所应该化度的众生,使得众生见闻解脱道与佛菩提道的正理,以及忆念如来的三十二大人相、八十种随形好的佛地究竟功德,来增长众生的善根。

前面讲了四摄法与六度波罗蜜,下面要从一切菩提行缘开始讲。什么是一切菩提行缘?就是平常如何跟众生解说三乘菩提,这些行为的缘起,都叫作一切菩提行的因缘。也就是说,日常生活和众生接触的过程中,告诉众生什么是三乘菩提,当众生想要修证三乘菩提时,也善巧方便地教导他们,应该具备哪些条件才能证得三乘菩提,这些都叫作一切菩提行的因缘。意思是说,想要修证三乘菩提,就必须要有各种菩提行的因缘,也就是说,想要修证三乘菩提,就必须要有各种次法的配合才能证得。在《阿含经》中常常看见四个字,譬如《中阿含经》说“向法次法”,又譬如《杂阿含经》说“法次法向”,都是在说明学正法必须同时趣向法以及次法,两者都要兼顾,也就是说,学正法不能单靠一法,必须同时趣向法以及次法,才能有所成就。

什么是法呢?就是三乘菩提正法:声闻菩提、缘觉菩提以及佛菩提,函盖解脱道与佛菩提道。什么是次法?就是次于三乘菩提的法,也就是修学三乘菩提时应该注意的事项,譬如修习定力、修除性障、修集福德等这些都是次法。为什么要修次法呢?因为次法能帮助我们证得三乘菩提,就好比说想要横渡到河的对岸,就必须要借助船只,道理是一样的。

首先讲修习定力。定力很重要,定力是基础,如果没有定力,心识散乱,落在掉悔盖里,就无法证果,所以先要练五停心观,先把心调伏下来,心性调柔之后有了定力,才能断我见证初果,参禅才能得力。正觉所弘传的无相念佛,属于五停心观的念佛观,非常适合忙碌的现代人来修持。无相念佛的修持方法,就是《楞严经》中〈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法门〉的入门方便,非常殊胜,可以训练学人拥有带着走的定力,于行住坐卧当中都有定力,这正是参禅所须要的动中定力。所以来正觉学正法的第一步,就是先学无相念佛,有了第一步,就会有第二步、第三步,就这样安稳地往成佛之道迈进。

接着说修除性障。什么是性障呢?就是五盖----贪欲、瞋恚、掉悔、睡眠以及疑盖。贪欲盖是说对五欲----财色名食睡的贪爱;瞋恚盖是说脾气很大,动不动就发怒骂人;掉悔盖,“掉”是说心高举、散乱,喜欢攀缘,“悔”是说后悔、悔恨,其实“悔”反而多了一个障碍,所谓悔箭入心,拔都拔不掉,所以有掉有悔表示功夫不好;睡眠盖是说昏沉、贪睡,喜欢赖床;疑盖是说怀疑自己的能力,或怀疑法、或怀疑真善知识。五盖会障碍学人证得四禅八定,也会障碍学人修证三乘菩提,所以要伏除五盖。

话说回头,次法就是《大乘起信论》说的一切菩提行缘,这是修证三乘菩提的基本要件,如果缺乏菩提行的因缘,那么三乘菩提的修证便无法成就。

接着《大乘起信论》说以大悲柔软心,就是要以大悲心以及柔软的身段,应用四摄法与六度波罗蜜,以及各种菩提行的因缘来度化众生;如果以瞋心、刚强的心来度化众生,众生会觉得很难亲近,所以菩萨要以大悲柔软心来度化众生。

《优婆塞戒经》卷1,佛说:“一切善法,悲为根本。”悲能拔苦,有了悲心,就会想要去拔除众生的苦恼,所以菩萨要修大悲柔软心,使得自己可以作到难施能施、难忍能忍、难作能作,表示已经发起了菩萨性,生起了大悲柔软心,就可以渐渐成就六度波罗蜜。《优婆塞戒经》卷1,佛开示说:“六波罗蜜皆以悲心而作生因。”如果修习六度波罗蜜而不修悲,那六度波罗蜜的功德就生不起来;但是如果单单修悲,而不修六度波罗蜜,那又无法成就佛道。所以修悲以及修六度波罗蜜,两者都要具足才能成就佛果。所以菩萨以修悲为上首,想要修学佛菩提就要先有悲心,如果觉得自己还没有悲心,就要赶快去培养,悲心培养起来后就有了菩萨性,这样在六度上的修学才能有所成就。

《优婆塞戒经》卷1,佛接着开示说:【若人能修如是悲心,当知是人能坏恶业如须弥山,不久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人所作少许善业,所获果报如须弥山。】(《优婆塞戒经》卷1)如果有人能修悲心,应当知道这个人便能毁坏累劫以来所造作犹如须弥山那样大的恶业,这个人不久之后将会证得无上正等正觉。当他以悲心修习六度波罗蜜时所作的少许善业,将来所获得的果报都会犹如须弥山一样的广大。如果能确实修习悲心,就能难施能施、难忍能忍、难作能作,因为难施能施,所以布施时就能具足布施波罗蜜,由于具足布施波罗蜜,所以就能渐渐具足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波罗蜜。换句话说,修悲的目标,就是要作到三件事:难施能施、难忍能忍、难作能作,这三法能作到的话,表示已经有了悲心,就可以渐渐成就六度波罗蜜。

那么应当如何修集悲心呢?就先要了解什么因缘会生起悲心,也就是先要知道苦的因缘,再来修悲心。佛在《优婆塞戒经》说了三十六种苦的因缘,菩萨由于看见了这三十六种苦的因缘,因此生起了大悲心。这三十六种苦的因缘,在 平实导师著作《优婆塞戒经讲记》有详细的解释,当心中生起了大悲心,心量广大之后,就有胆量来学 世尊的正法,也就是正觉所弘传的深妙大法----明心见性。也许有人说:“末法时代了,怎么可能明心见性?”然后又想:“我算老几啊!怎么可能明心见性呢?”那就是心量不够大,不敢求菩萨大法。也许有人发大愿说:“众生好可怜喔!我要去度众生。”但是《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卷5,佛说:“自疾不能救,何能救彼一切有情?”《维摩诘经》卷1,维摩诘菩萨也说:“自疾不能救,安能救诸疾人?”自己都到不了彼岸了,如何能度人到彼岸呢?所以《大智度论》卷49说:【若未能自度而欲度人者,如不知浮人,欲救于溺,相与俱没!】(《大智度论》卷49)自己都不会游泳了,如何能救别人上岸呢?同样的道理,度众生之前必须自己先证悟,如果自己都还没有证悟,那要如何度众生呢?自己都不晓得悟是要悟个什么,也不知道三乘菩提的内涵,那要如何去利益众生呢?五祖弘忍大师说:“不识本心,学法无益。”所以发起大心要去度众生之前,必须先求开悟、亲证本心如来藏,才能进入佛法内门广修六度万行,才能自度与度他。

但是第一义谛妙法甚深极甚深,本心如来藏的亲证更是艰难,古时候禅和子寻访善知识,往往千里万里踏破多少双草鞋,二十年、三十年求一个悟字了不可得。《六祖坛经》卷1开示说,善知识有大因缘,能够度化教导众生明心见性,三世诸佛、十二部经,都在人性中本自具有,必须求善知识指示才能得见。佛在经中也一再强调亲近善知识的重要,譬如《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3,佛说:【菩提妙果不难成,真善知识实难遇;一切菩萨修胜道,四种法要应当知:亲近善友为第一,听闻正法为第二,如理思量为第三,如法修证为第四。十方一切大圣主,修是四法证菩提。】(《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3)想要亲证大乘菩提妙果,有四种法要应当要知道:首先亲近真正的善知识,然后听闻正法摄取正确知见,听闻之后还要加以思维整理,因为光是听闻不加以思维,那只是知识,思维整理之后,才是自己的思慧。然后再由思慧指导修行方法付诸实行,因此产生修慧;再由修慧转折升进,而证得大乘菩提。

所以亲近真正的善知识,对学佛人来说非常重要,这里提供几个方法给大家参考:第一、真善知识不会破坏学人求悟的信心。如果有人说:“开悟啊,那是大菩萨的事!”这样的说法,会让学人失去开悟的信心,他不是真善知识。第二、真善知识能正确地教授参禅知见与方法,并且愿意帮助学人开悟。譬如能以宋朝 克勤圜悟大师与大慧宗杲的禅风,帮助学人克期取证第八识如来藏,这是真善知识;如果教人以定为禅,以虚空粉碎、大地落沉、一念不生为开悟,那是在误导众生,不是真善知识。第三、真善知识能指导学人悟后起修。真善知识本身不但明心、见性、过牢关,有禅定证量,也精通教门经论,能指导学人悟后起修。也许有人说,这样的大善知识要去哪里找呢?您来正觉就明白了。正觉设有禅净班、进阶班,还有增上班,有让学人学不完的如来藏妙法。第四、不能看表相。不能以在家相或出家相来判断真假善知识,因为大乘法只看证量,如果执著表相,就会与真善知识失之交臂,对面却不相逢,那就很可惜了!

阿弥陀佛!

------《三乘菩提之入门起信一》 第115集 一切菩提行缘 刘正莉老师

净界法师答:如何次第地成就十地?

「胜解」就是说,你要成就十地,第一个,你对十地所证悟的真如理,要「得」到「深信」理「解」,这个地方包括信心、也包括智慧。也就是说,信心就会产生愿望。十地菩萨他心中是一个什么样的愿望?第二个,十地菩萨遇到事情,他是用什么样的思考来面对这些人事因缘?古人说:「享千金者,必千金之人也;享百金者,必百金之人也;一个会饿死,也是饿死之人也。」就是我们每一人心中,都有一个道理、一个愿望,你会有这样的行为、会有这个结果,你心中有你的道理。你不相信因果,这也是你的道理。你有这个道理,你就有不同的愿望,你就会产生不同的行为、不同的结果。所以,你要成就一个功德,你要先了解他心中的愿望跟道理。也就是说,你想成为阿罗汉,你要先了解阿罗汉心中是什么道理,他遇到人事因缘,他是用什么思考模式来面对?哦,他看到什么事就是无常、无我。你抓住他内心的思想,你有一天就会跟他一样。所以第一个「胜解」,蕅益大师讲一句话作譬喻:「善学圣人之道,贵得其神,不可泥其迹也。」你要学圣贤之道,你要得到他的神,就是他是用什么样的思考模式?他是用什么样的道理来观察这个人生?而不是学他的行为,他有什么动作,这个地方是没有意义的,这叫「得胜解」故。我们刚开始可能不能完全做到他的行为,但是第一个,你对于十地的遍行真如义、最胜真如义,乃至于业自在真如义等等,这个真如,他心中到底是用什么样的道理,来抉择人生、判定人生,这个地方你要先了解。因为这个道理你不了解,你永远不可能达到十地。所以达到十地第一个,你要先学习菩萨内心的道理,这是你要跨出的第一步,这叫资粮位。资粮位简单的内涵就是「胜解」,胜解力。

 二、得正行,谓得诸地相应十种正法行故;

当我们心中具足了十地的道理,好,我们不要说十地,我们先锁定遍行真如,我们先锁定:我内心当中学习初地菩萨的道理。有这个道理,我告诉自己:内心保持普遍平等,不要打不必要的妄想,做自己该做的事就好。你有这种道理,你跟初地已经得到他的神;得到他的神是不够的,你要产生行动,这个地方要成就「十种」的「正法行」。这「十种正法行」,根据古德的批注,有十种的法门,依止道理而生起修行:第一个是书写,你要书写跟这个道理相关的经典。第二个供养,你要表达对这个法的供养,包括身的礼拜、口业的赞叹、心中的咒愿,身口意的供养,乃至包括香花灯烛的供养等等。第三个施他,你经常作法宝流通跟大家结缘。书写、供养、施他这都是属于信,产生信心;这以下是讲到解了。第四个听闻,你要听闻跟初地菩萨,乃至于十地菩萨相关的道理,你要不断地听闻,才能够产生深刻的理解。第五个读诵,你不断地去读诵相关的经论。第六个受持,读诵是文字现前叫读诵,受持就是明记不忘,把这个文字里面的几个重要的字句背下来,放在心中受持。第七个开演,为人演说。听闻、读诵、受持、开演是成就闻慧,闻所成慧。第八是讽诵,用这个音调来背诵。第九思惟,这个讽诵跟思惟是属于思慧。第十就是修习,这个正修了,修慧就是修止观。你要不断地把心寂静,去观察这个道理,用不断的观察来熏习你的内心,把心中的妄想慢慢地消灭,把心中的道理慢慢地加强,这个是加行位。就是把这个道理,经过你的书写、供养、施他、听闻、读诵、受持、开演、讽诵、思惟、修习,把这个道理的力量(它刚开始是一个因种)慢慢的扩大,把它扩大叫「正行」。

 三、得通达,谓于初地达法界时,遍能通达一切地故。 

这个「通达」位。当我们从资粮到加行、到「初地」的时候,成就了一真「法界」,平等法界、遍行真如现前的时候,其实你通达一个真如,你也「能」够「通达一切」的真如。古德说:真如理是相融通的,你了解一个真如,其它的真如就容易了解。因为它们虽然有差别相,但是也有共同相,就是平等。这个是通达位。

 四、得成满,谓修诸地到究竟故。 

当然我们也不能执理废事,刚开始第一个点的生起,当然是胜解;但是你要慢慢地成就功德,你还得靠事修,靠六波罗蜜乃至十波罗蜜的事修,福德、智慧资粮的加持,才能够慢慢慢慢把真如理,在心中慢慢地扩大圆满,叫「成满」。这个地方是讲修习成就十地的因缘。

标签:

(来源:未知)
标签

  • 凡本网注明"来源: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转载请必须注明中,http://www.stephotosuy.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友情链接():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