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心放生网

您现在的位置:新闻首页>城市分站

盘锦哪里允许放生黄鳝呢

2023-02-19 17:57编辑:admin人气:737


《优婆塞戒经》卷3〈16 息恶品〉云:“一一众生为一烦恼,无量世中受大苦恼;”

众生从无始劫以来不断的生死苦恼,无量世的生死就是众生最大的苦恼,而众生会受这些大苦恼,都是为了一个烦恼:我见。单单只为了一个我见烦恼,所以在无量生死中受大苦恼。四种住地烦恼就是:见一处住地(我见烦恼),以及欲界爱、色界爱、无色界爱。这四种烦恼,归根究柢仍是基于我见而有的。譬如欲界爱是贪爱欲界法,就是贪爱欲界中的色声香味触;但是欲界的贪爱也是从我见而来的,因为有“我”在欲界五欲中享受,所以贪爱欲界法,因为众生觉得“我”真实存在啊!你随便找一个学佛人,向他说:“五蕴无我。”他会说:“对啊!无我。”你突然给他一巴掌:“是谁在痛?” “你为什么打我?很痛欸!”“我”就跑出来了。你向他说:“这个痛既然也是无我,你干嘛生气?所以你挨我这么一巴掌,算是活该!”他不信,就跟你争执:“我又没有讲错话,你凭什么打我一巴掌?”又是“我”,正因为这个“我”,所以他生气起来了。

众生轮转于欲界中起贪,是因为这个“我”;色界爱也是这个“我”,放不下觉知心自己,不愿灭掉觉知心自己;无色界众生还是执着这个 “我”,都是因为这个烦恼而轮转无量生死中。外道也有很多人可以不贪,所以他们也有少数人能离开欲界地而证得初禅,所以称为离生喜乐地,死后不再生于欲界中,可是他仍然会再轮转下来人间继续受苦;所以显然不是断贪,只是藉禅定来伏贪。所以想要远离无量世的大苦恼,就得要断我见,才能渐渐离开无量世的大苦恼。只要一断我见,犹如《阿含经》讲的,最迟钝的初果人,最多也只不过是七次的人天往返受生,最后生也可以远离三界生死苦恼。那你想想:所有的众生为了一个烦恼而受无量世大苦恼,当然是指我见。由此可知断我见的重要,明不明心倒是其次,见不见佛性倒是其次,断我见才是最重要的。

“我”如果没有死,帮你悟了如来藏,你将来还是会否定祂,因为仍会认为离念灵知是真实常住的心;这就是古时禅师所骂的:“人家是死了活不了,你是从来不曾死。”就是指这种人:我见根本没有断。我见没有断,帮他悟了实相心以后,还真是后患无穷;你帮他悟了,他还会反过来否定你,还会回头去认离念灵知为常住心、佛地真如。所以,一一众生为一个烦恼而在无量世中受大苦恼,这个烦恼当然就是我见;只要一断我见,最多七次人天往返,必然会出三界生死。可是,如果断或离贪瞋等法,但是我见没有断,那还是要继续轮转生死;断、离贪瞋等法只是一个短时间离开人间的生死,最多只有八万大劫,仍然要回来人间又重新开始人间的生死。所以,断我见才是最重要的,远比明心与见性更重要;明心与见性的重要是为整体佛教,为全体众生而说的;因为如果能明心、见性,渐渐发起道种智,就能护持正法,不让任何人破坏,所以是为全体众生考虑,也为整体佛教考虑的。但是若从每一个人自身的切身利害来考虑,我告诉你:断我见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这个使人流转生死的最主要烦恼——我见——诸位去禅三之前可得先好好观行,先把它断除。先别急着想:“再过一、两周,我要去禅三了,要赶快参出来:如来藏在哪里?”错了!你要做的是先观行蕴处界的一一法虚妄,先断我见,不可漏掉任何一蕴、一处、一界。我见若能观行很彻底,把它断除了,找到如来藏时稍微为你点一下,你就知道怎么整理了。如果我见断除的观行没做好,找到了如来藏时教你整理,你还是不容易整理好;喝了一整天的水,可是进了小参室一问,什么都不知道,白喝了!但是别人喝无生茶是越喝越欢喜,有好多法出来了,智慧越来越增上;结果你不是,这时越喝越痛苦:“好难喝!这杯水比什么苦药都苦。”原因就在这里。所以断我见的观行,你在禅三前得要独自坐下来,好好去思惟弄清楚,色受想行识一一弄清楚,十二处一一弄清楚;十八界一一弄清楚:六根、六尘、六识都弄清楚,都观察出来:果然六尘虚妄,六识虚妄,六根也虚妄。当你观行清楚时,就把破参明心的前方便完成了,就不必在禅三道场一次又一次被打回票。只要我见断了,平时也有熏习如来藏体性的正见,当你一找到如来藏时就能承担,自己就能确实体认祂是不是如来藏了。所以修学佛法最重要的还是二乘声闻法的见道——断我见——要你现观能取与所取都是虚妄。

问题是:能取是什么?大师们都弄不清楚。诸位都知道所取了,所取是六尘,六尘虚妄,大师们都会接受,但在能取上面都会误会了。为什么在能取上面产生误会?因为很多大法师、大居士都会教导大家:“我们一念不生时,什么都不分别,心中只要没有语言文字在分别,这时了了分明就是不分别,就是无分别心,就是不取。”错了!请问:“了了分明是不是已经分别完成?”是啊!了了分明时就已经是完成分别了,才能了了分明;突然打你一巴掌,你心中还来不及生起骂人的语言文字,就已知道别人打你一巴掌了,也知道别人是没有理由的打你一巴掌;连别人没有理由的打你一巴掌,你都知道,都了了分明了,那不正是分别吗?分别完成了就是取尘啊!换句话说,四加行最后一个阶段,就是要能亲证能取和所取全部虚妄,最主要部分还是在能取的了知心虚妄上做观行,并且要能印顺二取的虚妄,心无怀疑的印定而随顺。能取就是这个觉知心,当你了知六尘时就已经是取六尘完成了,这个能取是虚妄的。换句话说,你要确认了知、能知的心是分别心,分别心就是虚妄法;不但如此,还要观察了知心是否能恒时常在不灭?若不能遍一切时都常在不灭,那祂是依什么藉缘而存在的?要一一把祂存在的藉缘都找出来。当你全都找出来时,就已确认了知心、觉知心是虚妄法,是依他起性而缘起性空,并无自己就能单独存在的自性,这样才算是真正的断了我见。

大乘别教见道前有四加行,四加行就是让你现观能取与所取都是虚妄法,完成现观时就断了我见。接着就是大乘的真见道,就是明心而亲证如来藏了。在断我见的前提下证得如来藏阿赖耶识,你就不会再轮转生死,也不会退转了!永远不会再去怀疑说:“这个可能不是如来藏,离念灵知应该才是如来藏。”没有先断除我见就直接明示如来藏,所以就会退回离念灵知意识心中。已经现观“知就是取”,如此断了我见,接着帮你证得如来藏时,你就不会再退转了。你经历参究的过程,就是在不断的否定离念灵知的变相,意识心离念灵知有很多种的变相,你借着参禅过程而不断的观行,了知确认祂的种种变相全都虚妄,那就是断我见的过程;在这个前提下找到如来藏时,你就不会退转了!所以断我见烦恼是很重要的,若能先断我见,就算是没有明心,也不会无量世再受大苦恼,最多就是七次人天往返受生,也能证得阿罗汉果而出三界生死。

-----平实导师《优婆塞戒经讲记(第五辑)》息恶品第十六

藏识|杭州灵隐寺天王殿楹柱联——仗着金刚一杵扫荡群魔

  名寺名联,盛传不衰。杭州灵隐寺文化底蕴深厚,诸多楹联结合佛教文化精髓,涉及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经典故事、宗派源流等范畴。在灵隐寺,仔细品读欣赏精彩的楹联佳作,能更好地了解佛教所主张的自然和人文高度和谐的文化内涵,给人以启迪和警醒,起净化心灵的作用。

  杭州灵隐寺殿堂楹联,引人驻足,回味无穷。今天我们欣赏灵隐寺天王殿内的一幅楹柱联。

本来妙好威仪

幻成珠饰双缨 庄严法相

如此娑婆世间

仗着金刚一杵 扫荡群魔

——佚名 题天王殿北门韦陀菩萨两侧

天王殿内北门楹柱联(上联)

  上联

  本来妙好威仪

  幻成珠饰双缨

  庄严法相

  本来妙好威仪

  本来:

  无物之始。犹如无始以来。《摄大乘论释卷五》云:“自性清净者,谓此自性本来清净,即是真如自性。”《法华经卷一》云:“诸法从本来,常自寂灭相。”

《六祖坛经》云:“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谓一切空寂,了无一物,道破了天真独朗之境。

  妙好:

  妙,不可思议、绝待、不能比较。殊胜之经典,称作妙典,如《妙法莲华经》;无法比较不可思议之法,称作妙法;深妙不可思议之道理,称作妙理;不可思议之境界,称作妙境;依妙因妙行而得之证果(佛果),称作妙果。

  好,菩萨之身,具足殊胜相貌,微细隐密难见者谓之好。随相而庄严,称为随形好。

  威仪:

  坐作进退,有威德有仪则者,称之威仪。行善所及,各有宪章,名威仪。有威可畏,谓之威;有仪可则,谓之仪。

《法华经序品》曰:“又见具戒,威仪无缺。”《观无量寿经》曰:“具足众戒,不犯威仪。”戒疏一下曰:‘行善所及,各有宪章,名威仪也。

  佛教谓行、坐、住、卧为四威仪。泛指举止动作的种种律仪规范。《戒本疏》卷一下:"行善所及,各有宪章,名威仪也。威谓容仪可观,仪谓轨度格物。"

  本来妙好威仪,此处是说菩萨的功德,庄严妙好之威仪,来自本来清净的自性和愿力。

  幻成珠饰双缨

  幻成:

  幻,假相。一切事象皆无实体性,唯现出如幻之假相,即幻相;其存在则谓幻有。所显现之如幻现象,犹如魔术师之化作,故称幻化。以佛教立场而言,诸法皆由因缘和合而生,由因缘离散而灭,本身并无实体,其因缘和合之际,虽有形成之法,实为幻假之相。

  成,变为,达到,如:长成、变成。

  珠饰:

  殊,殊胜。特别的,十分稀有的。事之超绝而稀有者,称为殊胜。十方普应,上同诸佛,下合群生,妙用超越,称为殊胜。

  饰,装饰,修饰。珠饰,意为:以殊胜的功德为装饰。

  双缨:

  缨,用线或绳等做的装饰品,如珠缨。这里好像是指武将头上戴的缨冠,其实是寓指菩萨的功德。

  双缨,慈悲和智慧,悲智双运。

  庄严法相

  庄严:

  庄严,严饰布列之意。即布列诸种众宝、宝盖、幢幡、璎珞等,以装饰严净道场。据《大品般若经卷一》记载,佛说华严、般若经时,其场地以种种妙色交饰庄严。系为迎接他方菩萨,令众生生欢喜心,而以神力变现者。

  据世亲之《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偈》载,弥陀净土有国土、佛、菩萨等三种庄严,其中,国土庄严有十七种,佛庄严有八种,菩萨庄严有四种,合计二十九种庄严功德成就。

《探玄记》曰:“庄严有二义:一是具德义。二交饰义。”此处是说,菩萨以功德殊饰依身。即《阿弥陀经》所言:“功德庄严”。

  法相:

  诸法殊别之相,诸法殊胜之相;由外可见,谓之法相。《维摩经佛国品》曰:“善解法相,知众生根。”《大乘义章二》曰:“一切世谛有为无为,通名法相。”

天王殿内北门楹柱联(下联)

  下联

  如此娑婆世间

  仗着金刚一杵

  扫荡群魔

  如此娑婆世间

  如此:

  如:真如之理,平等无差别,称一如。 此:这,这个,与“彼”相对。

  娑婆:

  堪忍、能忍、忍土。娑婆一词,原指我等所住之阎浮提。亦指释迦佛佛所教化之三千大千世界,总称百亿须弥山世界为娑婆,并以释尊为娑婆世界之本师。

  此界众生安于十恶,忍受诸烦恼,不肯出离,故名为忍。这里是指:韦陀菩萨行利乐时,堪受诸苦恼之义,表菩萨无畏与慈悲。

  世间:

  世间,即世俗、凡俗之义。亦指被烦恼缠缚之三界及有为、有漏诸法之一切现象。

“世”有迁流之义;“间”为间隔之义。在《佛性论卷二》中,列举“世”之三义,即:1.对治,以可灭尽故。2.不静住,以念念生灭不住故。3.有倒见,以虚妄故。

  据《俱舍论卷八》说二种世间,1.有情世间,又作众生世间、有情界。指一切有情众生。2.器世间,又作物器世间。指有情居住之山河大地、国土等。

  仗着金刚一杵

  仗着:

  仗, 凭借,依靠 。如:倚仗,仰仗。这里是指菩萨慧仗,以智慧摄受之下的倚仗。能断不善法,能修诸善法,称之为慧仗。

  金刚:

  金刚,是世间最锐利者,佛教经论以金刚之坚利譬喻般若之体用,即:1.坚义,谓金刚之坚,万物不能碎坏;以喻般若之体,真常清净,不变不迁,为烦恼所不能乱,邪魔所不能动,此即实相般若。2.利义,谓金刚之利,能碎坏万物;以喻般若之用,能断除惑执,照五蕴皆空,而度诸苦厄,此即观照般若。

  杵:

  杵,即金刚宝杵,韦陀菩萨之法器。金刚杵,原为古代印度之武器。由于质地坚固,能击破各种物质,故冠以金刚之名。

  金刚杵象征摧灭烦恼之菩提心,为诸尊之持物或修法之道具。以此杵象征如来金刚之智用,能破除愚痴妄想之内魔与外道诸魔障。

  最初,金刚杵尖端甚锐利,直至用为法具,其形状已改变许多。有金银铜铁石水晶檀木等多种质料。

  韦陀菩萨使用的是独股金刚杵,为最古老之形式,其锋颇长。金刚宝杵,是韦陀菩萨智慧的象征,以此"大智慧",摧灭一切外道,所以又称:降魔杵。

  扫荡群魔

  扫荡:

  彻底清除。否定一切差别相,拂去所有执着。

  群魔:

  群:意谓数量多。

  魔:恶魔。魔乃扰乱身心,障碍善法,破坏胜事,夺取慧命。魔通常分为心内之烦恼魔与心外之天魔,皆为修行佛道之障碍。修行者可赖禅定或智慧力加以降伏。这里是指:韦陀菩萨以智慧和慈悲,扫荡群魔,同时引导众生,以定慧之力降伏魔害。

  赏析

  韦驮菩萨其实是贤劫千佛中,将为最后一位佛,名号为楼至佛。往昔因地为法意太子时,曾发愿在成佛前为密迹金刚力士。以其本愿故,示现护法相。

  韦驮菩萨早在宝华琉璃佛会上成道,号『普眼菩萨』。另在释迦佛会上名『真童身菩萨』。在《大乘悲分陀利经》中,菩萨过去生名字翻译为无垢明药王菩萨。在悲华经中,其名为持力捷疾、亦得名为火净药王菩萨。

  杭州灵隐寺天王殿供奉的韦陀菩萨立像,高二点五米,头戴金盔,身裹甲胄,威严端肃,正气凛然,雕刻精细。这尊雕像用整段香樟木雕造,是南宋留存至今的珍贵遗物,已有800多年的历史。

  在佛教寺院中,韦驮菩萨圣像常常威武立于天王殿内,面朝大雄宝殿,守护伽蓝。伽蓝即寺院道场的意思。

  韦驮菩萨形像,大多是身穿甲胄的武将,手持金刚宝杵。韦驮菩萨的神威形象,为唐代高僧道宣律师定中起观所得。

  韦驮菩萨手持金刚宝杵的姿势有多种。有双手合掌,宝杵平搁于肘间;有一手下垂,一手扛宝杵于肩上;灵隐寺韦驮菩萨立像,以杵柱地,威风凛凛。

  韦驮菩萨是南方增长天王的八大神将之一,位四天王下三十二将之首。韦驮菩萨曾受佛陀付嘱,镇护东西南三洲。

  天王殿北门上方匾额题“威震三洲”四个大字。佛教说:一四天下,有四大部洲,即东胜身洲,西牛货洲,南赡部洲和北俱卢洲。前三洲众生,具有善根,能得遇佛法而信受,故韦陀菩萨护持,三洲感应。唯北俱卢洲众生寿命千岁,生活富裕,专享福乐,不信佛法,韦陀菩萨当然不去护持了。

  本来妙好威仪,

  幻成珠饰双缨,庄严法相;

  如此娑婆世间,

  仗着金刚一杵,扫荡群魔。

  韦驮菩萨座前的这幅楹柱联,写护法神将的庄严法相,又赞扬韦驮菩萨的功德。“幻成珠饰双缨”,即指菩萨幻化成天将形象,手持金刚杵巡视三洲,除魔护法,保护着寺院的安宁。

  护法韦驮菩萨言传身教,告诉我们如何护持佛法,激励我们广行六度,护持正法,践行菩萨道。

  此楹联对仗工整,书法也用极为工稳的行楷,运笔稳实有力,笔画工整挺健,线条流畅明快,与威风凛凛的韦驮菩萨立像,相映相成。

  韦驮赞

  韦驮天将 菩萨化身

  拥护佛法誓弘深

  宝杵镇魔军

  功德难伦 祈祷副群心

  南无普眼菩萨摩诃萨

  摩诃般若波罗蜜

标签:

(来源:未知)
标签

  • 凡本网注明"来源: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转载请必须注明中,http://www.stephotosuy.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友情链接():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