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心放生网

您现在的位置:新闻首页>城市分站

曾都区放生的地方

2023-03-29 09:50编辑:admin人气:725


星云法师:这世界无处不美 一生万千

  在一座寺院里,所有的四十八单执事都很重要,但其中煮饭烧菜的典座特别辛苦,特别忙碌,因此大家也对他们特别尊敬。要把典座这个职务做好,不仅仅是要把饭菜煮出味道来,尤其对于常住的米、菜、油、盐更要爱惜,所谓“爱护常住物,如护眼中珠”。凡是公家的一粥一饭都不可糟蹋。

  来寺参学的石霜庆诸禅师,在沩山灵佑禅师那里负责典座,管理米粮。有一天,他正在筛米时,住持沩山禅师来了,并对他说:“不可将米粒抛撒浪费,因为每一粒米都是施主布施的,都是檀那的功德。”

  石霜禅师听了回答道:“我一向很小心,对于每一粒米都不敢任意抛撒。”

  沩山禅师就在他筛米的四周看了一看,忽然从地上拾起一粒米,向石霜禅师说:“你说你向来都不抛撒、不糟蹋一粒米,那么这一粒是从哪里来的?”

  石霜禅师默默无言,无话可答。

  沩山禅师接着说:“莫轻这一粒米,因为百千万粒从这一粒生。”

  石霜禅师立刻把握机会问道:“百千万粒从这一粒生,那这一粒从哪里生出来的?”

  沩山禅师不答,哈哈大笑地回方丈室去了。

  黄昏时,禅师才出现在禅堂,对参禅的大众说道:“大家听着,米里有虫。”

  一粒米能生千万粒,那粒米从哪里生的?当然是从千万粒生的。“一生万法”、“万法归一”,沩山灵佑禅师当然知道这么简单的道理,但他要到黄昏后才说“米里有虫”,这又更深一层地接触到“生而无生”的真理。

  从万物欣欣向荣里,再能回到不生不灭的真相中,“米里有虫”,这一句话还不够深思吗?

故事|为什么以关公的生日作为伽蓝菩萨圣诞?

在印度佛教里,一般伽蓝菩萨是古代护持佛法的伟大国王,如阿育王等。佛教传人中国后,比较普遍的是用关公形象作为伽蓝菩萨的代表,中国民间称伽蓝菩萨为伽蓝尊王、伽蓝千岁。

关羽(160—219),字云长,本字长生,东郡解县(今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解州镇)人。他生活在东汉末年,忠肝义胆,骁勇善战,一生随刘备转战南北,辅佐刘备完成鼎立三分大业,是东汉时期威震华夏的著名将领。建安二十四年(219年),败走麦城,宁死不屈,被东吴孙权杀害,同年十二月首级被取并转送曹操。

因为关公一生忠勇,在去世后也广受世人敬仰,认为他是忠义的化身。那么关羽是如何成为佛教护法伽蓝的呢?这还要从汉传佛教一代宗师——天台智者大师说起。

据《佛祖统纪》卷六记载:隋开皇十二年(592),天台宗的创始者智者大师回到自己的家乡荆州,欲于当阳玉泉山创精舍。而这座玉泉山,相传为忠义大将关羽死后所镇,当初关羽因时节气数所致,有志不遂,含冤而死,故其英魂留连,镇守于此。

整整过了373年,智者大师来此地建寺,关羽便幻作妖怪阻吓。但智者大师定力高深,了无惧色,不为所动。一直到第七日,大师怜悯其曰:“你这样贪着剩余的福报,始终是在造作生死众业,自己不觉得悲悔吗?”说完那两句话后,各种恐怖的妖怪和幻象,竟然一起消失了!

因为关羽是一位深明大义的人,闻法当下甚感惭愧,心生忏悔。到了晚上,云开月明,大师座前出现了二位威仪如王者风范的男子,年长的那位有美髯而魁梧壮硕,年轻的那位戴着冠帽而长相俊秀。

年长者上前向智者大师致敬说:“余即是关羽,由于汉末时局纷乱,希望恢复帝室。但事与愿违,壮志未酬,心有不甘,死后魂魄,据山为王。大师德崇贤圣,为何劳神前来此地?”智者大师说:“我希望在此地建立道场,弘扬佛法,以报生身之德。”

关羽说:“肯请大师慈悲怜悯我,原谅我之前的愚昧行径,特别开恩施手相救,慈悲摄受。离此不远,我住的一山,形如‘覆船’,其土深厚,适合筑基建寺。我与我子关平,将建寺作为供养,护持佛法。希请大师先于此处,安心禅坐,七日之后即可完工。”

智者大师就于七日后出定,见到原有千丈湫潭之处已化为平坦的基址。其上栋宇焕丽,巧夺人目,建造速度如同神运鬼工一般。智者大师就引领徒众入驻于内,日夜精勤演说佛法。

有一日,关羽又相告大师:“弟子今日获闻出离世间的佛法,愿意洗心革面,转变旧念,求受戒律,永为菩提之本。”智者大师立即应诺,庄严道场,秉炉焚香,授予关羽三皈五戒,令他成为佛教的伽蓝护法神。

同时,智者大师还将此事奏于晋王杨广,遂封关公为守护佛法的“伽蓝菩萨”,把关公列入佛法守护神行列,塑像供奉,使关公成为汉传佛教的护法。

关帝有感佛恩浩大,以其忠义之心誓愿永远作为佛教的护法。其威德昭布千里,远近瞻仰祈祷者,莫不肃然起敬。从此以后,这位千余年来极受国人敬重的道德人物化身,又化身为伽蓝菩萨,与韦驮菩萨同是佛教大护法,并称佛教寺院的两大护法神。

标签:

(来源:未知)
标签

  • 凡本网注明"来源: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转载请必须注明中,http://www.stephotosuy.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友情链接():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