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心放生网

您现在的位置:新闻首页>城市分站

秀洲区放生地点少有人

2023-04-19 10:45编辑:admin人气:143


十四小时放念佛机,可不可以?躺着坐着都可以念佛吗?怎样做保持佛号不断?

这个放念佛机,实际上是念佛机念佛,虽然你耳朵听到一点,但心里散乱得多。你该做什么事情,继续做什么事情,得的利益小。你不如自己念佛,才是真正的念佛。因为念佛机是教我们念佛的,并不是来代替我们念佛的。等了脱生死时,是我们了脱生死,不是念佛机了脱生死,所以说我们不能认指为月。

佛在《楞严经》讲,你不要看我的指头,你要看我说的月亮。因为怕念佛辛苦,就放个念佛机,就以为自己念佛,这种因不正,果也不正。你能叫念佛机代替你念佛,将来你有要成佛的机缘,也会别人代替你成佛,你也成不了佛,种什么因得什么果。所以说我们一定要知道,别把工具当成我们的目的。

“躺着坐着可以念佛吗”?如果我们已经到睡觉的时间,你能够不睡,再念一会佛,这是在睡中来挤出时间念佛,我看是可以的,而且是应该称赞的。但是呢,你本来能坐着念佛,“我就想躺着,一面休息一面念佛”,实际上这已经懒惰了,这个不好。坐着也是可以念佛的,如果有病,不管你坐着躺着,不能起来,念佛都是有功德的。因为在病中还能念佛,这是很了不起的。

“怎样做保持佛号不间断”,第一个,要知道生死之苦。因为知道生死之苦,他就会产生出离之心,这样念佛它就真实。所以说知道娑婆世界苦而去念佛,知道生死无常去念佛,这样佛号就容易不断。另外,为了大众去念佛,为所有众生念佛,这个也不容易间断。因为我们发的是菩提心,菩提心是不退转的,不退转才和不间断能相连。

如果我们做功夫,有时候做到一定程度,它佛号就像上满弦一样,你不念它也会自转的。但是我们这时候一定要警惕,它只是一时的,不是长久的,不可以认为自己得了三昧,这点大家应该注意。要想保持念佛不断,就是念兹念兹,就是念念都在念佛,这个好。我们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保持念佛那个心。

什么是念佛心?就是清净,不动妄想,这就是念佛那个心。念佛,我们的清净心就现前了,你用这个清净心,做任何事情都在念佛。所以通过念佛得到清净心,通过清净心我们做任何事情,都会在念佛。虽然佛号没念,但是我们的心还是在念。当然了,我们做不到这点,没有证到不退转的地步,我们佛号还不要舍去,我们还要继续念。

想不间断就得下苦功,什么样的苦功?眼睛红了;嘴生口疮了;眼睛看不着道了;吃饭呢,这碗端不住了;礼节也都忘了;钱也不会花了;人就变成傻子了。这时候,你这个佛号才有可能相续点。否则的话,一看你精神十足啊,眼睛都放着光芒,脸色非常的红润,肯定你没用功。因为你生死心不切,你在养身体了,养精神,并不是下功夫去念佛。念佛必须得有了生死的心,有这种急迫,你才能把这个佛号不间断。这个不间断只是我们念佛的工夫,并不是真正的不间断,还没有达到念佛的三昧。但是如果你这样用功,有一天会得到三昧的。

佛教对生老病死的看法你知道吗?

佛教对生老病死的看法(图片来源:大菩文化摄影:妙雪)

禅门有云:“无常迅速,生死事大。”生死是众生最大的烦恼,也是轮回的根本,更是每个人必经的过程,包含老、病,在人生“八苦”之中即占了一半。佛法教我们要认识生死,就是要我们改变消极的的看法,透过修持,以正确的态度面对生死,处理生死,乃至解脱生死,才能真正拥有幸福的人生。

以下分别叙述佛教对生老病死的看法。

一、生命的宝贵

生命,是由父精母血以及业识的因缘和合而来。在《修行道地经》中,详述有胎儿的发育过程及处于母体时的种种苦处,然而《杂阿含经》则以“盲龟浮木”来形容人身的难求难得,是以人间佛教的主张是鼓励将为人母者及其家庭,应以健全的身心作好准备,珍惜并迎接新生命的来临。

1.孕妇饮食要正常,食用营养丰富的食品,须避免刺激性的食物。

2.若遇身体不适,避免自行服药,应以医生处方为主。

3.定期产前检查,接受医护人员的卫教指导。

4.生活正常,避免过度劳累,充份休息。

5.适当运动,注意安全,避免提拿、搬移重物或攀登高处。

6.平日行立坐卧可常念“观世音菩萨”圣号,在《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中记载:设欲求男,便生福德智慧之男;设欲求女,便生端正有相之女。这是非常不可思议的胎教。

7.常行布施、慈悲、爱语等,可让心地更加柔软,有益于胎儿的成长。

8.怀孕期间应当保持乐观合群的心情,并可参加寺院共修,或当义工,扩大生活的范围。

9.胎儿出生后,母亲应充份补给营养,当避免杀生,忌吃刺激性食品。

10.胎儿出生后,可请法师为其皈依或命名。

二、老迈的保健

老是生命循环的自然现象,经典中记载,人老时因盛色、气力、诸根、寿命等境界衰退而令人感到苦恼;有人却人老心不老,继续学习各种知识、技能;更有人累积一生的经验,贡献力量,就像《杂宝藏经·弃老国缘》中,老人为国王解答了天神种种的问难与考验,展现了生命的智慧。如何才能老而不惧:

1.早起十念法:即早上起来称念佛菩萨圣号,让信仰成为心中的寄托和希望。

2.晚睡一炷香:即晚上睡前静坐十或二十分钟,令心平静。

3.饭前五观想:吃饭时心怀感恩,保持欢喜愉快的心情,多食清淡食品,不增加肠胃的负担。

4.生活要放下:思惟一生的功名、情感、得失,如过眼云烟不实在,而逐渐放下执著。

5.老死不可怕:死如更衣,如搬家,如睡眠,色身虽坏了,但真心佛性不减,只要积极培福,增长慧命,必有光明的未来。

6.心中常忏悔: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到老年,多少会反省一生中的过错,而深感懊悔和遗憾,若能真心忏悔,就像清水洗涤过一样,人格便能升华,心中也能坦荡。

7.布施能喜舍:人到年老,总觉得身边要有钱才有安全感,或者预留财产给子孙;事实上,“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若遇不孝子孙争夺财产,情更难堪。何妨将身外之财用来广施十方,厚植福德,来生得生善处,也能庇荫子孙。

8.发心肯服务:退休后,生活空间更广,时间更多,可发心投入义工行列,为人服务,以扩展生活领域,更可与人广结善缘。

9.幽默常欢笑:人云“一笑解千愁”,时常保持开朗欢喜的心情,不但有益于身心的和谐与平衡,更能为人间增添欢喜。

10.健康要运动:“饭后千步走,活到九十九”,运动可以活络筋骨,让身心活动起来。

三、疾病的照顾

人吃五谷杂粮,总会有生病的时候。《佛医经》中提到,人会生病的原因有:久坐不食、过度疲劳、饮食无节制、忧愁、淫欲、瞋恚、忍大小便、忍呼吸、忍放气等等。要如何面对四大不调?

1.生活、饮食尽量要保持正常。

2.室内要安静,空气要清爽。

3.不可病急乱投医,信任并配合合格医生的诊治,按时服药。

4.依据病况作适当的复健运动。

5.依病况适时补充水分、休息及盥洗。

6.心中不乱起疑心、瞋心,不心慌、忧虑。

7.心常称念佛号,远离恐怖,令心安定,获得佛力加持。

8.要有与病为友的心情,逐渐放下对身体的执著。

9.若为业障病,则思惟其为无始来无明恶作所致,心生忏悔、惭愧,增加内心净化,减轻病情。

10.如果已经病危,当思有生必有死,发愿随佛往生极乐净土,发菩提心,乘愿再来。

除了身体的疾病以外,我们的心里也有贪、瞋、痴、慢、疑、恐怖、忧愁等苦恼,佛陀也教我们以戒定慧的方法对治。

四、死亡的处理

古诗有云:“眼见他人死,我心急如火,不是急他人,看看轮到我。”有人寿尽归天,有人福尽堕落,有人意外身亡,更有人生死来去自如。面对“死亡”的心情,大多数的人都是恐惧多过于了解,或者以“不知生,焉知死”,拒绝谈论。事实上,黄泉路上无老少,死亡并不是年老才会遇到,因此,面对死亡要:

1.思惟四大色身危脆不净,乃因缘和合,面对世间变化,放下执著。

2.思惟生死一如,有生必有死,与其抗拒,不如用平常心接受,或用修持力解脱。

3.思惟死亡如出牢狱,解脱身体的枷锁。

4.思惟死如乔迁,从破旧的房屋搬到更新的华厦。

5.思惟死如更衣,更换身体破旧的衣服。

6.思惟死如出国,可以到西方极乐国土。

7.思惟死如新陈代谢,更换生命的内涵。

8.思惟死非结束,而是生命另一段的开始。

9.思惟佛法僧,心放轻松,不起贪恋、恐怖、愤恨。

10.思惟净土美景,欣然求去,常居佛国,逍遥自在。

物有生住异灭,人有生老病死,这是天地万物运转的常道,所谓“平常心是道”,若能以平常心来看待这生命的递嬗与转化,我们就更能处理生老病死,进而珍惜生命的可贵。

标签:

(来源:未知)
标签

  • 凡本网注明"来源: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转载请必须注明中,http://www.stephotosuy.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友情链接():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