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心放生网

您现在的位置:新闻首页>城市分站

康 县代放生鱼类哪个部门管

2023-02-16 17:33编辑:admin人气:938


贾雅瑟纳.嘉亚阔提亚:觉者的生涯 第七章 我战胜了一切欲望、激情和懒惰,所以我的生活轻松得如同绒丝

我战胜了一切欲望、激情和懒惰,所以我的生活轻松得如同绒丝。

/未来佛

尼连禅河的水静静地流淌在沙石构成的溪流中。葱郁、挺拔的树木密密麻麻地排列于河的两岸。从树上向北望去,就可以看到王舍城中的盘陀山。一望无际的森林把这里围得水泄不通。在树林与宽阔无限的草原结合处有一个舍那尼村。这里,百鸟从早到晚啾啾鸣叫。微风习习,引得树枝、树叶阵阵摇曳。

苦行僧悉达多正踏着松软的沙土朝这里走来。他在一棵鲜花盛开的金香木树下停了下来。一朵朵鲜花争奇斗艳、浓香四溢。一串串蔓草翠绿若滴,与众花蕾昂首相吻。这样就组成了一幅灿烂迷人的景象。四周一片寂静,如此赏心悦目的环境博得悉达多的衷心赞叹。经过一番长途的艰辛跋涉,他感到浑身无力。他希望就在这条河里痛痛快快地洗个澡。于是他脱下衣袍,放在树旁,走下河提。远处从舍那尼村传来了阵阵犬吠声,这预示着那里有人居住。除此之外,这里没有一点人类的声息。

河水清澈而透明。河底里,光泽而娇小的卵石在碧波荡漾下闪闪烁烁。踏着这些发亮的小卵石,悉达多走下河水,引起了一阵阵骚动,河底的沉淀物随着一阵搅动向四周扩散开来。河水一片混浊,刚才还清晰可辨的卵石,顿时被围在这些沉积物里,像捉迷藏一样隐身而去。苦行僧一动不动地站在水中,发浑的水又开始清晰起来。渐渐地,小卵石又一次明亮地出现在眼前。苦行僧心头一阵喜悦,他的眼前突然一亮,情不自禁地自语道:

「当我从事自我折磨的苦行时,我就像一个傻瓜,把水搅浑,却想寻找河底闪亮的卵石。因此,我就不能悟证三摩地。无上菩提本来就像这清净河水中的卵石。到目前为止,我修习的一切皆是竭力疲劳思维的法门,正与搅浑河中本来平静的水一样。这样,我所追求的真理就从我身边不声不响地流失了。现在,我应小心谨慎地放下这些念头,置身于晶莹透彻的河水之中。我要清醒意识,坚定而精进地上求一切智慧||佛陀之智。这样,我的思维将得到恰如其分的组织和整顿。我的身体也应得到适当和调整。」

悉达多久久地浸在水中,慢慢地洗着头发,然后又在河水中游了好几个来回,以此作为一种身体上的锻练和安详的娱乐。

这时,一个牧童正赶着一大群奶牛和公牛走来。他的主人就是舍那尼村主南帝柯。经过一天的放牧,他正赶着牛群回家。牧童跟在牛群后面,想赶着牛群从长着金香木的渡口过河。要是在平常的日子,用不着赶催,牛群会习惯地自己跳到水中,游过河去。可是,今它们都聚拢在河岸上,呆呆地站在那里,一动也不动地望着河水就是不肯下水。牧童三番五次地发出下水的喊叫,并用鞭子催赶它们,可它们还是不肯朝前移动半步。突然,牧童看到一件衣袍放在金香木树旁,当他再朝河里望去时,他发现一个无与伦比的英俊男子在河里洗澡。他从来没有在这远离人烟的地方看到过如此解脱的人。只见这位陌生人身呈金黄色,头发卷曲,长长的耳朵,高鼻梁,给人一种稳重、矜持之感。尤其令人注目的是,他还有着迷人的肤色。这时,他正以一种无限慈爱、悲悯的眼神望着河岸上的牧童和牛群。

牧童曾听大人说过,这渡口常常闹鬼。他惊恐万状,呆呆地站在那里,不知如何是好。但是,当他又一次看到那陌生人慈祥的脸时,他强压住心头的恐惧,鼓足勇气,一步一步地走近河水,轻轻地问道:

「你是神仙还是魔鬼?」

「孩子,不要害怕。我是一个修行人。和你一样,我是人。只不过我现在脱了衣袍,在河里洗澡罢了。」

「不,你是一个魔鬼。」小孩声音颤抖起来。「你看,我的牛都不敢下水,一个个惶惶不安地望着你。」

悉达多微笑道:

「不,孩子,不是这样的。依我看,是你的牛群看到我在河里,就不愿穿过河。这是由于他们对我的敬爱。我给一切众生施与慈悲,它们知道我对它们不对会有任何危险。不过,为了消除你的疑虑,我就走出水来。你自己观察一下你牛群的反应,从而判断我到底是什么人。」

一步一步地,苦行僧从水里走了出来,身上的浴衣水淋淋的,水珠滴在水面上呵叮叮作响。牧童心有余悸,痴痴地望着眼前这位超凡脱俗陌生人湿漉漉的身子。可是,岸边上的牛群却一片平静,没有丝毫不安和骚动。它们一个个都低下本来昂着的头,安静、温顺地站在那里。苦行僧一眼认出牛王,走了过去,用手轻轻地在两只尖尖的牛角之间抚摸。牛王突然四脚跪倒,伏下身来,温柔地舔着他的脚。

牧童望着眼前的一切,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连忙拜倒在苦行僧跟前。

「先生,您是一位神仙。我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奇迹,也没有听说过。」

「孩子,站起身来。」苦行僧慈祥地说道。「这并没有什么稀奇,我也不是神仙。如果你能以广大无边的慈悲之心去爱一切众生,你也可以做到这一点。你用什么样的态度对待他人,他人也会用同样的方式对待你。孩子,如果你对一个人恨之入骨,他也会对你怀恨在心。如果你对他慈悲仁爱,他也会用同样的心对待你的。我对一切众生平等、悲愤,所以,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众生可以危害我。」

苦行僧伸出双手,搭在牧童的肩上,把跪在地上的牧童扶了起来。然后,他又解下身上潮湿的内衣,穿上了衣袍。

牧童问道:

「先生,您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

「孩子,我就是到这里来的。」苦行僧答道。

「先生,我真不明白,这里没有一间房子,根本没人住在这里,连山洞都没有啊!」

「孩子,你看看四周,人们怎能企望得到比这里更好的栖息地呢?」

「高贵的先生,您将在哪里过夜呢?」

「金香木的树下就是最好的床铺,我将睡在那里。」

「尊敬的先生,这很危险。当夜幕降临之后,这里妖魔出没无常。我每天都是在太阳下山以后穿过这里。我听说这里在古代是一个恐怖的战场。」

「孩子,在毗舍离时,即使在风雨交加、漆黑可怕的深夜,我也一人走进墓地,以骷髅为枕睡觉,身上披着从死尸上扒下来的里尸布。但是并没有一个人来惊吓过我。现在,我将暂时住在这里,精修禅定。不要替我担心害怕,也不要让任何人知道我在这里。」

「尊敬的先生,我家主人是一位贵族,慈善好施。如果他知道您在这里,他将毫不迟疑地来拜见您。他将会在任何一块您喜欢的地方,给您修起一座隐居精舍,供给您喜欢的饭菜。尊敬的先生,我将告诉他您在这里修行。」

「不用了,孩子。只字不要提起我。如果需要的话,我将自己来乞食。为了包括你在内的一切众生的利益,我正在寻求一条解脱之道。我的身心需要得到寂静安然。」

「尊敬的先生,听您从的吩咐,我不说就是了。不过,您今夜的晚餐怎么办呢?我虽然害怕黑暗中的阴影,但是,为了您,我要从恐惧中挣脱出来。我从我主人家拿一点饭菜给您。」

「孩子,我不希望这样做。」

「尊敬的先生,那么我就把您的钵装满牛奶吧。您要多少有多少,早上和晚上都行。」最后,牧童说道。

苦行僧没再做声。牧童端起钵,来到河道,装起满满一钵水。然后,他小心仔细地冲洗了一只奶牛的奶头。当他正准备好挤奶时,孩子惊讶地发现,这头奶牛稳稳地站在那里一动不动,心甘情愿地贡献出自己的奶水,牧童的手还没有触及奶头,奶水就直淌了下来。

牧童挤了两只牛的奶,把钵装得满满的。然后,他又恭恭敬敬地把钵摆在苦行僧跟前,说道:

「尊敬的先生,您的福报真是无量。因为您,今天发生了两大奇迹。我现在就告诉您发生的事。今天早上,当我挤这两条牛的奶时,它们一个劲踢着腿,挣扎着跑开了。它们不让我把奶水挤掉,原来是想把奶贮藏起来。刚才,它们又是如此的驯服,自己就把钵装满了奶,这是不是奇迹呢?」

苦行僧答道:

「孩子,感谢你!你的牛群以及牛主人南蒂柯。但这并不算什么奇迹。这仅仅是因为那两只牛表示了它们的意愿。我把你的供养看成是一个吉祥的预兆。为了众生,我将努力求证早就孕育在我思想中的理想。孩子,回家去吧。祝你晚安!」

牧童和牛群穿过河流,上了河的另一岸。他们又都不约而同地转过身来,凝视着苦行僧,然后,又慢慢地继续赶路。苦行僧面向东方,端坐在金香木树下。当他喝完一钵鲜美的牛奶时,夕阳西下,把整个天空沐浴得鲜红辉煌。

****

转眼间,好几天过去了。白天,牧童赶着牛群趟过河,放牧于大草原上。傍晚,他又赶着牛群回村。苦行僧悉达多白天在墓地里静坐冥思,夜晚他就来到金香木树下,坐在一块石头上休息。

这一夜,圆圆的月亮高高挂在无边无际的优娄频罗大草原上,静静地闪烁着银光。灌木丛中,以及高大粗阔的树干下,月影婆娑,若隐若现。时而有胆小害怕、外出寻食的夜行动物发出阵阵令人悲切的回音。从舍那尼村的墓地里还不时传来一阵阵豺狼嚎叫声。

这是一个不寻常的夜晚。溶溶的月光下,悉达多一直很警觉。他披上一件褴褛的袈裟,借着月光,穿过一块草地,径直朝豺狼嗷叫不停的方向走去。

夜晚阴影下隐藏着一股恐惧,颤抖着的树枝使人胆颤心惊,恐怖笼罩着黑暗。远近持续不断地传来豺狼的嗥叫声,其中还混杂着一些树枝折断声,以及树叶的落地声。朱鹭的鸣叫声似哭似啼,时起时落。突然,四周又是一阵令人室的寂静,恐惧笼罩着整个世界。

在这一神奇而又危机四伏的深夜,悉达多每走一步都冒着极大的危险。但他好象不知害怕似的,不慌不忙地朝一片黑绰绰的树影围困着的墓地走去。

墓地里,一群豺浪正围成一个圈,四周弥漫着阵阵恶臭,它们争先恐后地拉扯着什么,嘴里一边咬着东西,一边还发出阵阵嗥叫。原来它们正在啃着女佣罗达的尸体,她曾是南蒂柯家里的佣人。腐烂化脓了的尸体发出使人恶心的腐臭味。贪婪的豺狼,龇着牙,咧着嘴,阴森森的眼睛放着绿光,好似闪电。苦行僧并没有放慢脚步,也没有加快脚步。他在白天慈祥亲切的神采,在月光下依然清晰可见。

这时豺狼咬断了一根根骨头,相互拉扯着。它们嘴里咬着一块块血淋淋的肉,嗥叫着,争夺着。突然,它们发现苦行僧走了过来,一下子便都夹着尾巴,卧伏在地上。

苦行僧伸出右手,拣起沾满污血、散发着臭味的里尸布。他没有摀鼻子,也没有皱眉毛,拿着别人看都不愿看的破烂衣,沿着来时的路向回走去。他来到河边,用力把衣服洗了又洗,然后,他又挤尽了脏水。

****

苏佳陀是村里大富南蒂柯的大女儿。还没有出嫁以前,她曾对河边的一颗巨大的榕树神削发过愿。她希望能与一位门当户对的青年结为夫妻,并希望第一胎生个儿子。因为她认为死去了的亲人就住在那棵树中。两三年以后,正如她所希望的那样,她对榕树神的祈祷圆满实现了。苏佳陀时常想着来覆行她的诺言。所以,那天天刚蒙蒙亮,她就起了床,亲手挤了八只奶牛的奶水,又亲自煮好了奶饭。一切准备就绪后,她对在一旁帮忙的女佣般若吩咐道:

「般若,你去把榕树旁边打扫一下,然后再上面铺上一些白沙石粒。」

黎民时分,阳光明媚。般若穿过田野,朝榕树方向走去。突然,她发现远处榕树下的情景与往常不一样。在一种奇怪的好奇心驱使下,她加快了步伐,朝前跑去。她看到一个苦行僧正坐在树下。这位僧人微闭双目,一动不动地依树而坐。

一看到这个情景,般若的双手就不由自主地合拢到一起,双膝跪下。她以为榕树神示现成僧人的模样,坐在那里,准备接受供养呢。她不敢再朝前走了,也不敢在那里再多呆一会儿。她赶忙转过身去,拔腿就跑。她害怕极了,连头也不敢回。

这时,苏佳陀已经煮好了吉祥奶油饭。她煮的饭可真是味香色美,闻一闻就能使人心醉。然后,她把奶油饭装进一只漂亮而精致的金钵中,正要用盘子盖上,般若慌张地跑了回来。

「般若,什么事?你去了一会儿就回来了。你忘记我吩咐你办的事了吗?」

「没有,夫人。榕树下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树神穿著苦行僧的衣服,走下树来了。他正坐在树旁,等待接受供养呢。要不是树神,哪个人会有如此光耀的身体?他现在正闭目安详地坐在树下。如果我们再晚一会儿的话,他也许会生气了。亲爱的夫人,快走吧,快去那里奉献上供品吧。」

「般若,你好象害怕什么似的。」

「没有,夫人。快!那真的是一个奇迹。」

苏佳陀虽然半信半疑,但也是欢喜不已。她捧起金钵,顶在头上,带上她妹妹难陀和佣人般若,直奔榕树而来。

「夫人,你看!看那榕树下面。」般若老远就大声地叫了起来。

「般若,不要大惊小怪的,我也看到了,这真是一个奇迹。」

万道霞光,透过树叶稀稀落落地飘洒在榕树脚下。苦行僧从禅定中恢复过来,微微睁开眼睛,默默地望着远方一片葱绿的田野。苏佳陀避免直接面对面地朝苦行僧走来,她安静地绕道,姗姗地走了过来,腼腆地,但又捉摸不定似地微微抬起头,端详着苦行僧的脸。苦行僧也正凝视着远远地站在一旁的她。剎时间,苏佳陀的恐惧一扫而光。她的脑海里突然荡漾起无限的慈爱和虔诚的信仰。她轻轻地移动脚步,来到行者跟前,双手捧着饭钵,恭敬地放在他的手中。然后,她又虔诚地拜倒在地,说道:

「尊敬的先生,正如我发愿的那样,请接受我的供养吧!我亲手煮好了奶油饭,连手都没有碰一下。我的希望圆满实现了。感谢你!尊敬的先生。你把你那高贵的身躯隐藏起来,穿上人类的服装,光临此地,接受我的供养,以此来显示对我的特别恩惠。尊敬的神仙,在这一生中,我将永远记住这难忘的一天。」

「女士,站起身来。」苦行僧说道,「我根本不知道你曾发过这样的愿。」

苏佳陀彬彬有礼地站了起来,低着头,合拢着双手,内心充满了极大崇敬,声音柔软地说道:

「尊敬的先生,三年以前,我曾对您这位住在这棵树上的神仙发过愿,如果我能与一位如意郎君结为夫妇,并在第一胎生一个儿子,我将用鲜美的奶油饭供养您。尊敬的先生,我的期望已如愿以偿了。我刚才奉献上的就是为了偿还我的宿愿。」

「女士,相信我,我并不是乔装打扮的神。我是一个希求无上菩提、而以苦行为生的出家人,我不能接受你为此树神而准备的食品。女士,请收回放在我手上的饭钵吧。」

「不,尊敬的先生。我想,肯定是我的树神请您来的。我就把你当成人类的神灵来崇拜,能供养您,我真高兴。尊敬的先生,请收下吧!」苏佳陀恳求着。

「既然是这样,我就收下了。不过我得先在河里洗个凉水澡,稍微休息一会儿,然我我就食用你的奶油饭。女士,我正徘徊于求证无上菩提的边缘之上。你的供养正是圆满求证的好预兆。但是这只钵对我没有用。」未来佛说道。

「不,尊敬的先生,钵也是给您的。请一下收下吧!」

「女士,我已经有一只粘土钵。」

「尊敬的先生,粘土钵很容易破碎,也没有什么价值,金属钵对您更有用。」

「女士,诸行无常。粘土钵虽然很容易破,但是对我这样的苦行僧来说,再好不过了。」

「尊敬的先生,随便您怎么办吧!反正我不想收回我已经给与的东西。」苏佳陀说道。

「女士,你珍惜你没有给与的东西吗?」

「是的。尊敬的先生,我珍惜属于我的一切。」

「女士,那很好。你很诚实。这就是生活在世俗的你和以苦为生的我之间的区别。我战胜了一切欲望、激情和懒惰。所以,我的生活轻松得如同绒丝。」未来佛说道。

苏佳陀并没有注意听苦行僧在说什么,因为她认出了苦行僧身上披的衣服。

「女士,你是在想我的衣袍吧。」苦行僧出其不意地问道。

「是的。尊敬的先生,您怎么知道我在想您的衣袍呢?您有他心通的智慧吧!我想,先生穿的那件黄色衣服就是在墓地里,包着佣人罗达尸体的里尸布吧。」

「是的。女士,昨天夜里,我从坟墓草上丛中捡回这件衣服。」

「哦,尊敬的先生,这太不相配了。这样一件可恶的衣服穿在如此高贵而庄严的身上,这一点也不适合。请扔掉那发臭的里尸布!我这就回家给您一件合身的衣袍来,这样您也可以打扮一下您的身体。」

「女士,对于躯体,老病与生俱来。里尸布虽可恶,但它要比卡丝国来的丝绸更适合我身。」苦行僧说道。

吴言生:经典禅诗第一章前分灯时期的禅诗永嘉大师的《证道歌》

吴言生:经典禅诗 第一章 前分灯时期的禅诗 二、永嘉大师的《证道歌》

  [台湾]东大图书公司,《经典禅诗》,2002年11月初版

  第5—27页

  二、 永嘉大师的《证道歌》

  永嘉玄觉是慧能的嫡传弟子,虽然只在曹溪停留了“一宿”,却是明心见性的觉悟者,所以有“一宿觉”的美称。他的《证道歌》是禅门脍炙人口的佳作。它是禅宗诗歌的宏篇巨制,几近三百行,一千八百七十六字,就篇幅来说,堪称《全唐诗》之最。

  《证道歌》,顾名思义,是明心见性的证悟者,所抒发的正知正见。永嘉玄觉为了避免后学解行错谬,慈悲地标示出解脱的道路。它包蕴深厚,有佛教哲理,有禅悟体验,有求道要诀。以下主要参考耕云先生的《不二法门•证道歌浅释》中的相关文字,作一简释。

  君不见,

  绝学无为闲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

  无明实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

  摒绝世间俗学,离绝出世间圣解,不以有为法修持至道,无心合道的“闲道人”,无妄想可断,无真理可求。当他彻见了本来面目之时,不但根尘情识皆是佛性,连这个虚幻不实的色身,也成了常住不坏的法身。正可谓“明与无明,其性不二;不二之性,是为实性。”

  法身觉了无一物,本源自性天真佛。

  五阴浮云空去来,三毒水泡虚出没。

  当回归于生命的本源,则除了澄明圆满的本心之外,别无一物可得。这澄明圆满的本心,就是本源自性,就是纯真的佛性。障蔽本心的色、受、想、行、识五种阴霾,原本不有,当体是空。由五阴派生出的贪、嗔、痴三毒,也不过偈缘生缘灭的水上泡沫一样,虽有而不实,倏起倏灭。

  证实相,无人法,刹那灭却阿鼻业。

  若将妄语诳众生,自招拔舌尘沙劫。

  彻见宇宙实相,顿断无始无明,则我空法亦空。前尘往事,顿如梦觉;无间地狱,全成净土。永嘉大师唯恐浅见生疑不信,发下誓说:如果用虚假的言语来欺瞒众生,等于自食无量劫数拔舌地狱的苦果。

  顿觉了,如来禅,六度万行体中圆。

  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

  禅宗是“销我亿劫颠倒想,不历僧祗获法身”的顿悟法门。明心见性,顿悟本心,便是证得了“如来禅”,便圆满地具备了六度万行的河沙功德。“前尘缘影”,执着于虚幻的表象,如梦的人生就会轮回于六道,一旦获得了生命的觉醒,则大千世界,如沤生沤灭。

  无罪福,无损益,寂灭性中莫问觅。

  比来尘境未曾磨,今日分明须剖析。

  彻见本源之时,身心世界尚不可得,更无罪福、损益可言。过去尘镜没有揩磨,被客尘烦恼所覆盖,以致于不能焕显其本有的光明。如今垢尽光现,鉴照分明,就不妨解剖分析,弄个清清楚楚了。

  谁无念,谁无生?若实无生无不生。

  唤取机关木人问,求佛施功早晚成。

  谁能于内不起思念,对外不生感受?果真如此,则一切没有生命的东西,也跟活的人一样了。如果抑念求无念,便是沉空守寂的二乘;自闭求无生,乃是灰心灭智的外道。无生是就体上讲,无不生是从相上讲。真正的无生,能生起一切万法。如果将无念无生片面理解一念不起,那么不妨找个木头人来问一问,看看它什么时候能修成佛道。

  放四大,莫把捉,寂灭性中随饮啄。

  诸行无常一切空,即是如来大圆觉。

  空掉这个地、水、火、风四大假合的肉体,不要过于执着这具臭皮囊,且随缘任运,饥餐困眠。彻底明见诸行无常,一切皆空,便是生命的圆满觉醒,也是佛的圆觉智慧。

  决定说,表真乘,有人不肯任情征。

  直截根源佛所印,摘叶寻枝我不能。

  之所以斩钉截铁地这样明明白白地宣说,是为了彰显最上一乘的真实法门。偏偏有一些焦芽败种之人,不肯信受,以私心卜度圣智,对明心见性的顿悟法门,妄加评谤,肆意攻讦。殊不知直截了当地穷溯万法根源,洞悉法界的实相,是佛所印证的。如果着相求法,舍本逐末,则是我不愿做的事。

  摩尼珠,人不识,如来藏里亲收得。

  六般神用空不空,一颗圆光色非色。

  珍贵的摩尼宝珠,虽然很多人都不知道,却是实实在在收藏在如来藏的妙明真心里的。六根解脱之时,发出神妙作用,彰显真空不空。自性光明圆满,非色非空,不生不灭。圆满晶莹,普照大千。

  净五眼,得五力,唯证乃知谁可测。

  镜里看形见不难,水中捉月争拈得。

  明心见性之时,肉眼、天眼、法眼、慧眼、佛眼立得清净,入眼无非佛性,,由此证得信力、精进力、念力、定力、慧力这五种金刚力。这一切,唯有亲证,才能知其三昧,仅靠常情是难以测度。见性之人,心如明镜,无物不鉴;小智之徒,执着外物,如水中捉月,到底成空。

  常独行,常独步,达者同游涅槃路。

  调古神清风自高,貌悴骨刚人不顾。

  明见本心的禅者,我法二见已断,理事二障已断,虽行走在闹市之中,也如入无人之境,宛如独行独步一样,自在潇洒地行走在心无起灭的涅槃大道上。悟者不离本源,格调高古,不近权势,风致高华。而世俗以貌取人,对那些面色憔悴,个性耿直的达者开士,也不愿多看一眼。

  穷释子,口称贫,实是身贫道不贫。

  贫则身常披缕褐,道即心藏无价珍。

  佛家弟子,言必称“贫僧”,这是由于他们追求至道,而从来不计较物质的生活。他们虽然经常披着破烂的短袄,心中却藏有自性的无价珍宝。

  无价珍,用无尽,利物应时终不吝。

  三身四智体中圆,八解六通心地印。

  无价的自性珍宝,具有无量、无际功德、妙用,利益有情,接引有缘,永远都不会匮乏,不会吝惜。六祖说,“三身者,清净法身,汝之性也;圆满报身,汝之智也;千百亿化身,汝之行也。”四智是成所作智、妙观察智、平等性智、大圆镜智。见性成佛后,八识融归佛性,皆得解脱,故曰“八解”。六通即是天眼、天耳、他心、宿命、神足、漏尽等六种神通,它们都不离人的一念真心。

  上士一决一切了,中下多闻多不信。

  但自怀中解垢衣,谁能向外夸精进。

  具有大根器的人,能一了百了。而中士、“下士闻道,大笑之”,听得愈多,疑惑愈重,于明心见性,毫无裨益。只要从自身解除因业障而形成的垢衣,才能使珍贵的宝珠显现。起心精进,即落有为,更何况向外自夸精进,更是于见道无补了。

  从他谤,任他非,把火烧天徒自疲。

  我闻恰似饮甘露,销融顿入不思议。

  自性真空,不受薰染,一任他人诽谤、非难,无损正法丝毫。就好像痴人好架火烧天,自取疲累,徒然劳苦而已。见性之人对待毁誉与诽谤、恩恩与怨怨、醍醐与毒药,都如同啜饮清醇的甘露,一一融归于不思议的圆觉性海。

  观恶言,是功德,此则成吾善知识。

  不因讪谤起怨亲,何表无生慈忍力。

  恶言无自性,无明所变现,并不真实。何况平等法中,一切声音悉皆平等。倘若生起分别念,便是徒增烦恼。能勘破恶缘,当下便是善知识。见性之人,安住无生法忍,八风不动,怨亲平等,唯显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不能因为是讪谤,便产生对它生起冤亲的态度。一切皆处于平等法中,无冤亲的分野,表现为同体大悲,就是慈忍力。

  宗亦通,说亦通,定慧圆明不滞空。

  非但我今独达了,河沙诸佛体皆同。

  通晓祖师机法,精通佛教义理,由定发慧,定慧等持,就不会沉空守寂。明心见性,非我独能,一切众生都不例外。恒河沙数的诸佛,与众生的自性本来平等无二。

  师子吼,无畏说,百兽闻之皆脑裂。

  香象奔波失却威,天龙寂听生欣悦。

  宣扬佛法,如同雄狮哮吼,百兽慑服。香象(二乘及未登地的菩萨)听了最上乘法,平素的自恃与傲慢顿时冰消瓦解;天龙(登地菩萨)听了这最上乘法,印证自己内证境界,无比亲切,格外温馨。

  游江海,涉山川,寻师访道为参禅。

  自从认得曹溪路,了知生死不相干。

  古德大事未明,不辞辛劳,走遍千山万水,走遍千山万水,磨破芒鞋布衲,只为寻求明眼宗师,通过参禅了却大事。信受了曹溪六祖禅法之后,生死遂不再干怀萦虑。

  行亦禅,坐亦禅,语默动静体安然。

  纵遇锋刀常坦坦,假饶毒药也闲闲。

  我师得见然灯佛,多劫曾为忍辱仙。

  在行住坐卧、语默动静都可以参禅,都不失安祥的心态。用不离体,体自安然。了脱生死之人,纵是利刃相加,毒药也逼,也襟怀坦荡,意态安闲。本师释迦牟尼,因地以优钵罗花供养燃灯佛,并布发掩泥供燃灯佛行过,得以受记成佛。他多劫以前也曾修过忍辱般若波罗蜜。

  几回生,几回死,生死悠悠无定止。

  自从顿悟了无生,于诸荣辱何忧喜。

  一切众生,皆有生死,这种生死是分段生死,即永恒生命的分段现象,此一段是生,彼一段是死。人的一生被这个分段生死现象所支配,不能自作主宰。如果顿悟自性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垢不净,对荣辱就不会有忧喜之念了。

  入深山,住兰若,岑崟幽邃长松下。

  优游静坐野僧家,阒寂安居实潇洒。

  [岑,音cén;崟,音yín。阒,音qù] 见性之人,在深山密林修筑兰若,于水边林下长养圣胎。山居生活无羁无绊,如野鹤闲云,随缘任运。比起奔走市朝的人们,自然潇洒写意。

  觉即了,不施功,一切有为法不同。

  住相布施生天福,犹如仰箭射虚空。

  一旦觉悟,即是大事了毕,不再施功落于有为法,而各种有为的修持方法则异于此。为求福报而行布施,虽然得到生天的福报,就像朝向天空射出的那支箭,是不可能长时停留的。

  势力尽,箭还坠,招得来生不如意。

  争似无为实相门,一超直入如来地。

  射向虚空的箭,力量一尽,就会很快地掉下来。福报尽了,照样会降生到人间,生起种种无奈。争比得上运用无为实相的法门,一旦顿悟超脱,便直入如来的境界。

  但得本,莫愁末,如净琉璃含宝月。

  既能解此如意珠,自利利他终不竭。

  只要证悟了真如本体,则种种方便不过是细枝末节,不求而得。此时心垢净除,心月朗现,如同光洁的琉璃映着皎月一样。自性的无尽宝藏,是幸福的泉源,有无穷妙用,自利利人,永不枯竭。

  江月照,松风吹,永夜清宵何所为。

  佛性戒珠心地印,雾露云霞体上衣。

  江月在空中照耀,清风在松林中吹拂,长夜清宵,无为而无不为,清净而潇洒。自性的光明宝珠,辉耀着心田。雾露云霞,宛如修行者身上飘曳的衣裾。

  降龙钵,解虎锡,两钴金环鸣历历。

  不是标形虚事持,如来宝杖亲踪迹。

  持降龙钵、解虎锡,并非只是一种禅门威仪,而是象征着降三毒、统真俗、解诸厄。持杖在手,如同追寻着佛祖的足迹。

  不求真,不断妄,了知二法空无相。

  无相无空无不空,即是如来真实相。

  真妄二法,本无相状。如弃真求妄,断烦恼,求菩提,证的不过是有为涅槃,不契圆顿法门。若彻见本来面目,便会洞知真妄二法,了不可得。无相是无空无不空,是如来的真实相。真与妄是相对待的名词,真妄两法本无相状,执真断妄都是偏执。

  心镜明,鉴无碍,廓然莹彻周沙界。

  万象森罗影现中,一颗圆明非内外。

  明心见性,心如明镜,晶莹剔透,照遍整个尘沙世界。森罗变幻的世态万象均影现其中,一颗晶亮的心珠总是无内无外。

  豁达空,拨因果,漭漭荡荡招殃祸。

  弃有着空病亦然,还如避溺而投火。

  自以为对空明豁,对因果不予重视,就会招致滔天的罪祸。弃有着空,如同逃避溺水而投入火坑一样。

  舍妄心,取真理,取舍之心成巧伪。

  学人不了用修行,真成认贼将为子。

  取舍即是分别,分别即背自性。对真理不能用取舍之心,否则即不能证悟。一般人认为自性可以通过修行获得,有能修,有所修,这是大错特错。如果认为能修者是心,所修者是功德,就成了认贼为子。

  损法财,灭功德,莫不由斯心意识。

  是以禅门了却心,顿入无生知见力。

  损坏自性法财,毁灭法身功德,就是由于这种分别心的心意认所起的作用。因此禅门要了却这种分别心,顿悟而进入无生知见力。

  大丈夫,秉慧剑,般若锋兮金刚焰。

  非但能摧外道心,早曾落却天魔胆。

  开悟的禅者,秉持光芒四射的慧剑,以般若为锋,发出金刚焰的光芒。不但能摧毁外道的邪知邪见,面且早就让天魔丧胆落魄。。

  震法雷,击法鼓,布慈云兮洒甘露。

  龙象蹴踏润无边,三乘五性皆惺悟。

  宣说最上一乘法,如同雷震、鼓击,震聋发聩。但它对众生来说,却如同慈云遍布,甘霖遍洒,如同龙象徜徉在宇宙间,普遍地给人以利益,使小、中、大三乘,定性声闻、定性缘觉、定性菩萨、不定性及无性者,都获得正见、正觉。

  雪山肥腻更无杂。纯出醍醐我常纳。

  一性圆通一切性,一法遍含一切法。

  肥腻是生长在雪山的一种草,传说雪山只生此草而不生其他的杂草,喻大乘佛法的无上纯正。用这种圣草喂养定慧的白牛,所产的乳汁便是如同醍醐般的珍品。“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一是理、本体、佛,一切是殊相、是用、是众生。

  一月普现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摄。

  诸佛法身入我性,我性还共如来合。

  一月普遍地在一切水中显现出来,一切水中的月亮乃是一月的显现。法身即自性。众生自性与佛性同一体性。

  一地具足一切地,非色非心非行业。

  弹指圆成八万门,刹那灭却阿鼻业。

  一切数句非数句,与吾灵觉何交涉。

  一地具足一切地,一个阶位具足了一切阶位,它不是色,不是心,也不是修行的结果。明心见性的刹那,弹指之间就圆满了八万四千总持法门,刹那之间,打破无明,而灭却了地狱的罪业。得鱼亡筌,一切数句都没有什么意义。因为它与我的灵明觉性毫无交涉。

  不可毁,不可丑,体若虚空勿涯岸。

  不离当处常湛然,觅则知君不可见。

  禅超越了诋毁与赞誉,它的本体涵盖虚空,无涯岸,无限量。它当下即是,但觅即转远。如果起心去寻觅,则已经不可见了。

  取不得,舍不得,不可得中只么得。

  默时说,说时默。大施门开无壅塞。

  禅超出取舍,在超出取舍的不可得中,才能得到真正的禅。它有时不发一言,却如雷震耳,有时潮音大震,却寂静无言。六祖之后,禅门大开,一花五叶,出现了空前的繁荣。

  有人问我解何宗,报道摩诃般若力。

  或是或非人不识,逆行顺行天莫测。

  吾早曾经多劫修,不是等闲相诳惑。

  如果有人问我懂得哪一个宗派的法门,我会告诉他,我所修持的,乃是摩诃般若的解脱力。由于它是根本智,迥超是非情识,所以一般的人很难把握。这些顿悟的道理,是多劫修持而证得的,不是随便讲出来诳惑人的。

  建法幢,立宗旨,明明佛敕曹溪是。

  第一迦叶首传灯,二十八代西天记。

  真正的中国禅宗的历史,是曹溪六祖慧能所开启,建立了最上一乘的法幢,树立起以心传心、见性成佛的宗旨。但禅宗最早的传灯,却始于灵山会上。世尊拈花,迦叶微笑,就这样一直传给了第二十八代传人达摩。

  法东流,入此土,菩提达磨为初祖。

  六代传衣天下闻,后人得道无穷数。

  达摩大师来到中国弘法,被立为东土禅宗初祖。达摩传慧可,慧可传僧璨,僧璨传道信,道信传弘忍,弘忍传慧能。六祖之后,得道者众,简直不胜穷数。

  真不立,妄本空,有无俱遣不空空。

  二十空门元不著,一性如来体自同。

  真理不是立与不立的问题,它原本就存在;虚妄更是缘生,本来是空。有和无,都应该扬弃的边见。二十种空诸业障的法门,是为随缘说法的方便法门,开悟之后,不必执着认为是实法,因为众生与佛本来具有着同一的性体。

  心是根,法是尘,两种犹如镜上痕。

  痕垢尽除光始现,心法双亡性即真。

  眼耳鼻舌身意六根,被色声香味触法六尘所包围,两者的关系,也好像镜上的影痕。只有除去痕垢,才能使本心的光明显现出来。要使心法双亡,自性才能熠熠生辉。

  嗟末法,恶时世,众生福薄难调制。

  去圣远兮邪见深,魔强法弱多怨害。

  闻说如来顿教门,恨不灭除令瓦碎。

  堪叹末法时代,人心日下,众生福报微薄,难于调制他们的身心。距离佛陀涅槃时代已经很远了,出现了正法衰弱、邪见日深的现象。他们闻说大乘佛法,不但不弃邪归正,反而尽中伤破坏之能事,必欲使之瓦碎而后快。

  作在心,殃在身,不须怨诉更尤人。

  欲得不招无间业,莫谤如来正法轮。

  心作恶业,身受殃报,这是铁定的因果律,不必再怨天尤人。要想不招致无间断的罪业,就不能毁谤如来正法的运转。

  旃檀林,无杂树,郁密深沈师子住。

  境静林闲独自菠,走兽飞禽皆远去。

  上乘道场,犹如旃檀树林,没有杂树。在这深幽的丛林之中,住着自由洒脱、气度威雄的悟道者。这是独立的自由的境界。

  狮子儿,众随后,三岁即能大哮吼。

  若是野干逐法王,百年妖怪虚开口。

  禅门宗匠的龙象法子,年轻时就能作狮子吼,威慑百兽。若是那些顽劣的野干想驱逐狮子,是根本办不到的。那些根器不正之人,若要以伪装成善知识,污染清净禅门,还是免开尊口的好。

  圆顿教,勿人情,有疑不决直须争。

  不是山僧逞人我,修行恐落断常坑。

  圆顿觉悟的法门,不讲人情,如果有疑难不决之处,就要彻底弄明白。这不是我逞强好胜,而是深怕修持者落于偏执,求悟转迷,落入断常的陷阱。

  非不非,是不是,差之毫厘失千里。

  是即龙女顿成佛,非即善星生陷坠。

  不以非为非,不以是为是,则是非不明,大损正见。不求本源,只在概念上作游戏,只会徒增无明,差之毫厘,失之千里。龙女献珠,顿成佛道;善星比丘,虽然诵得佛经,却对之妄加揣测,自以为是,反而成了毁谤佛法,堕于恶道。

  吾早年来积学问,亦曾讨疏寻经论。

  分别名相不知休,入海算沙徒自困。

  我早年也曾积累学问,专一从注疏中探讨经典的本义。分析辨别佛经的专用名词,而不知道休息,而忽视了内心的体证,就像到海边数那无数的沙粒,徒招疲惫,毫无收获可言。

  却被如来苦诃责,数他珍宝有何益。

  从来蹭蹬觉虚行,多年枉作风尘客。

  像这样向外求道,如同数别人的珍宝,对见性无丝毫的裨益,自然受到了如来的呵责。至此才明白多年来起心外觅,经过无数坎坷,碌碌风尘,未曾一日当家作主。

  种性邪,错知解,不达如来圆顿制。

  二乘精进没道心,外道聪明无智慧。

  种性褊狭,知解背谬,南辕北辙,离最上乘法越来越远。小乘守寂,中乘沉空,虽然苦修精进,终不能证得至道;外道虽然聪明,但是没有智慧,也不能究明实相。

  亦愚痴,亦小騃,空拳指上生实解。

  执指为月枉施功,根境法中虚捏怪。

  二乘和外道,愚昧痴呆,如认为空拳中真的有实物。将指月的指,认成月亮,枉施功夫,在六根对境所产生的虚幻景象中兜圈子。

  不见一法即如来,方得名为观自在。

  了即业障本来空,未了还须偿宿债。

  达到不见一法的境界,即是如来,即是观自在。彻底解脱,业障本空。如果没有明心见性,则事相宛然,业障不虚,仍然要偿还凤债,轮回受报。

  饥逢王膳不能餐,病遇医王争得瘥。

  在欲行禅知见力,火中生莲终不坏。

  勇施犯重悟无生,早时成佛于今在。

  饥饿了遇到精美的膳食却不敢餐用,生病时遇高明的医生却迟疑不决,岂不坐失良机?明心见性的禅者,能够在五欲之中修行禅法,保持知见力,如同火焰中绽放的莲花,洁净之性永远不受污染。古印度有勇施比丘,犯了四种根本大罪,欲借忏悔来消除罪垢,后来遇到尊者开示,发现罪性不可得,得以彻见自性。

  师子吼,无畏说,深嗟懵懂顽皮靼。

  只知犯重障菩提,不见如来开秘诀。

  对于那些如同裹着牛皮一样的愚顽不化者,我会像狮子般大吼一声,促其猛醒:你们已经犯了很大的过失,业障深重不能觉悟,为什么看不见如来教示的明心见性的秘诀。

  有二比丘犯淫杀,波离萤光增罪结。

  维摩大士顿除疑,还同赫日销霜雪。

  古时印度有两位比丘,犯了淫杀之罪,找到优波离尊者请忏悔,尊者用小乘法替他们解脱罪结,结果他们的心理负担更重。维摩大士知道后,呵责尊者不应加重他们的罪结,应该直接替他们解除,并开示道:不要让心停留在任何事物和念头上,这才是真正明了戒律。两位比丘当下疑悔顿消,如赫日融雪。

  不思议,解脱力,此即成吾善知识。

  四事供养敢辞劳,万两黄金亦销得。

  粉骨碎身未足酬,一句了然超百亿。

  禅的妙用,不可思议,具足恒河沙数的解脱力。修行者对法身父母恩大难酬,衣服、卧具、饮食、医药等供养,自当不辞劳苦竭力操办。即使是万两黄金,师父也消受得起。纵是粉身碎骨也难以报答,因为师父的开示,一言之下能使人超越劫数而得解脱自由。

  法中王,最高胜,河沙如来同共证。

  我今解此如意珠,信受之者皆相应。

  禅是法中之王,是最上法门。恒河沙数的诸佛,都以此法门证得无上正觉。我今天剖示了这颗如意宝珠,只要能信受,就能达到与本来面目相应的效果。

  了了见,无一物。亦无人,亦无佛。

  大千世界海中沤,一切圣贤如电拂。

  假使铁轮顶上旋,定慧圆明终不失。

  原本的实相,无一物,无一人,无一佛。大千世界如海中一粒浮沤,一切圣贤也像闪电似的一拂而过。明心见性之人,生死不能移。纵使是铁轮在头顶上旋转,危在刹那,这颗定慧圆明的心,始终不会改变。

  日可冷,月可热,众魔不能坏真说。

  象驾峥嵘谩进途,谁见螗螂能拒辙。

  即使太阳变冷月亮变热这种不可能的事情发生,众魔还是不能破坏上乘佛法。大乘佛法如同大象驾车,步履稳健地行进在光明大道上。外道谤佛者,好比螳臂挡车,只能落个自取灭亡的下场。

  大象不游于兔径,大悟不拘于小节。

  莫将管见谤苍苍,未了吾今为君决。

  大象不屑于走狐兔出没的小径,大乘法门不同于中小法门。大彻大悟者,不拘于小是小非。切莫以世俗、外道的的偏见来看待最上乘佛法,那样做无异于以管窥天。我如今已经将禅道全盘托出,若未曾了悟,且让我来襄助。

  永嘉大师的《证道歌》,将修证悟入的禅理,用三七言杂糅的乐府体调形式吟咏出来,形象精警,笔势流宕,语意高峻,波澜迭起,具有深厚、强烈的佛学思辨力、禅学感悟力和的艺术感染力。此诗文情并茂,广为传诵,深为宗门所重。歌中不少名句已成了后世禅者的口头禅,如“绝学无为”、“行迹禅,坐亦禅,语默动静体安然”,“一月普现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摄”,“不离当处常湛然,觅即知君不可见”等琅琅上口的佳句,常被禅师们引用来证道、教示。其文彩斐然,回肠荡气,余味无穷,堪称禅诗之最。它是以禅寓道的精品,是禅诗中的极品,更是中国佛教文学的瑰宝。

标签:

(来源:未知)
标签

  • 凡本网注明"来源: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转载请必须注明中,http://www.stephotosuy.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友情链接():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