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心放生网

您现在的位置:新闻首页>城市分站

郁南县乌龟放生寺院在哪里

2023-02-19 04:48编辑:admin人气:995


【佛告阿难:“此有为法无常变易,要归磨灭,贪欲无厌、消散人命,恋着恩爱、无有知足,唯得圣智、谛见道者,尔乃知足。”】(《长阿含经》卷四)

佛陀要入灭的时候,大家都觉得世尊才出现人间不过几十年,结果又要离开了,大家非常的难过,而请求佛陀是不是可以永远常住,永远常住在世间照顾大家呢?阿难也做了这样的请问。佛陀就开示,这个五阴或世间的种种事物都是有为的法,都是无常变易,而且终究要归于磨灭的。那贪欲,我们对这些无常世间的这些种种法,我们对它产生了贪欲的话,而且对它无所遏止的贪求的话, 这样子的话会消散人命。为什么?因为那样只是让我们伤心,让我们痛苦而已,而且最后也没办法获得。所以,我们如果恋著恩爱,贪著于人跟人之间的这种相处的恩爱而没有知足的话,那我们一样会消散人命,会伤心的不得了啊!

可是我们应该怎么做呢?要获得圣智,然后“谛见道者”。什么叫作谛见道者呢?就是要看到解脱的法道。解脱的法道就是能够看到常住的法,看到诸佛菩萨远离生老病死苦的这种智慧,因为这个智慧是依于常住法的存在而获得的智慧。能够获得了常住法之后,知道有常住法而去获得,就能够知足。满足于什么呢?满足于说,我们终于可以获得一个永恒可以获得的一个事物,而且那个事物确实可以让我们永远的获得。那至于不能获得的世间的这些事物呢,我们也可以知道说它毕竟不可以获得, 可是我们又可以知道它是该如何来暂时获得,而且可以用什么样的方法在未来世可以经常的获得它。可是,要能够有这样的智慧,首先就要能够知道什么是常住的法;有了常住的法,而且能够真正认识到佛法僧都有这个常住的法,那这样子就能够知足,因为这个时候修学佛法所要获得的目标就很清楚了。那个时候所要获得的是常住的法,而这个常住的法本来就存在,本来就常住,所以一定可以如意, 因为一定可以如你的意想那样子的获得它。

那对于无常变易的法呢,世间的法呢?你就不会去想要永远获得它。为什么?因为它本来就是无常变易的法。那时候你的意念就改变了,你就不会一天到晚想要永远的获得这些永远无常的法。你会知道:这个只是暂时而有的;那我现在暂时而有的话,我应该如何运用它,来让我未来世再获得它? 你想的是这样的道理。这样的话,如果有世间的万事万物你获得了,在顺境中你也不会贪著,你说: “我现在拥有了世间的资财,拥有了名闻利养了,我应该怎样利用我的资财,利用我的名闻利养,我来利益众生?”那利益众生之后,就获得未来世的资财。所以这个时候所获得的万事万物又开始如意。为什么?无常的法你不会想要永远获得。你会想:得怎么样让它每一世都出现来获得?可是获得之后, 你布施众生,来获得未来世的资财,而且来行菩萨道,来获得永远常存的法。永远常存的法确实你可以获得啊!

所以,在修行佛法之后,有时候不一定能够万事如意。可是当我们不能万事如意的时候,碰到逆境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知道,那个是众生来跟我们要布施,我们就应该勤苦的去布施。所以,修学佛法之后,有时候会面临到种种的困境;那个困境经常是因为我们有愿要行菩萨的法道,要来布施众生, 所以众生来向我们要布施了,这个时候我们就应该来行布施。因为我们有种种的资财,有种种的身力, 所以我们可以帮助众生,我们有种种的法可以协助众生,所以这个就是我们应该要做的。所以要勤苦的修行啊!能够勤苦的修行,就是帮助自己的法道,让自己的资粮越来越增长。所以,菩萨最后对于众生,如果他来请求布施的时候,他是快乐的,因为终于有众生愿意接受他的布施了。所以,我们对于菩萨法道中的种种的逆境、困难,我们要作这样的思想、这样的认识。

------《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二》 第005集 学佛后能万事如意吗? 蔡正礼老师

净界法师:十念往生成正觉,不在世间论短长!

十念往生成正觉,不在世间论短长

   净界法师

  第二个,你有发愿以后开始持名:

  颂二:

  一句弥陀法中王,无边妙义广含藏。

  十念往生成正觉,不在世间论短长。

  ──佛说《阿弥陀经》导读竟──

  我现在正式的发愿求生净土,我应该怎么做呢?

  你要有一个方便,你既然要跟弥陀感应道交,最好的就是佛号,它是你所有法门当中的王,你心中要有这样的心里建设。为什么呢?

  因为这句佛号,是无边妙义,它是无量光、无量寿,整个依报庄严都在里面,所以我们临命终只要保持十念,就能够往生,乃至于成就等觉菩萨,事实上是不在人世间去论高下。

  修净土的人,他生命的重点是来生,我们可以这样讲,修净土的人他的生命是活在未来,他不活在现在,他的生命是期待他的果报出现。

  那果报是什么?就是临终的时候,阿弥陀佛现前,所以他把这个世间看得很淡。

  《阿弥陀经》我们这样一路学来,我们可以分成二个重点,它告诉我们二个重点:

  第一个,你要设定你今生的目标。

  我们未来的生命只有二个选择:第一个是在三界当中流转,第二个是求生净土。

  我希望我们的发愿不是冲动:诶,我生生世世在娑婆世界度众生。这句话听起来令人非常感动,但是很多人忽略了业力的因素、退转的因素。

  所以第一个就是说,你将往哪里而去?

  这个绝对不能等到临命终的时候才来决定,不可以的,你临命终的时候不可能。

  一个人的过去、现在、未来,过去会影响现在、未来也会影响到现在,一个人没有未来也就失掉了现在,所以第一个你要设定你今生的目标。

  第二个,你要选择一个适当的方法,你达到目标要有方法,你念阿弥陀佛跟念〈大悲咒〉、观世音菩萨,从往生的角度来说,因缘是不一样的,你选择一个跟弥陀最直接感应道交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你没有选对方法,你是事倍功半的。

  每一个法门有它的传承、有它生起的因缘,阿弥陀佛发了愿以后,他这个愿你要跟它接触,有它接触的方法,你不遵守这个轨则,那你就是事倍功半。

  佛法讲一切法因缘生,就是一切法有它活动的轨则,你掌握这个轨则,你就能够得到这个果报;你没有掌握这个轨则,你这个果报就不能出现,就是这样子。

  所以选择一个适当的方法,也非常重要。所以我们在《本经》的时候,强调二种方法:第一个持名,名号功德力;第二个,自性功德力,就是对内心的观照调伏,自他不二。一个是真如三昧,一个是念佛三昧,这二个都有需要,一个是调伏烦恼,一个是一心归命阿弥陀佛。

  这个传承是从永明延寿大师以后,莲池大师、蕅益大师一再强调的禅净双修的法门。

  好,我们这个课程就到这个地方,阿弥陀佛。

  弥陀经导读--114

------------------------------------------------------------------------------------------------------

更多净界法师佛学内容推荐

------------------------------------------------------------------------------------------------------

标签:

(来源:未知)
标签

  • 凡本网注明"来源: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转载请必须注明中,http://www.stephotosuy.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友情链接():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