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心放生网

您现在的位置:新闻首页>城市分站

峨边彝族自治县哪里适合放生兔子

2023-02-21 09:02编辑:admin人气:523


佛家讲三种福田:第一个福田叫做报恩福田;第二个叫功德福田;第三个叫贫穷福田。因为在佛的那个时候啊,他没有商业课这些内容,是吧?他也不需要。所以,他直接讲到一个事物的本质。报恩福田是什么,就是报父母的恩,因为父母对我们有恩、国家对我们有恩。所以,如果我们还能够盈利的情况下,尽量不要去投资。

我碰到有些人,我说你不能偷税漏税,为什么呢?因为这是福田,我们有些就不知道是福田。福田是什么意思?田就是能够生长万物。田嘛,播种什么,它生长什么。这个福田就表示它能长福,当我们在这个福田里播种的时候,佛家就称为叫种福田。比如,我们行善啊,弘扬智慧啊,都是帮助我们种福田。

这第一个报恩福田,

一定不要忘记我们的父母。你看看,譬如今年赚钱啦,我们第一个想到什么?是不是第一个想到我换辆车,或者买个房,别说第一个念头,有时候最后一个都没有爸爸妈妈,直接就忽略了。然后回去给妈妈拿钱还这样的,把三万块钱往那个桌子上一放,一扔:“妈,给你的。”这就是我们把根本忘记了。我给孩子讲课也是这样的,譬如说给你一个苹果,你说苹果很好吃,你第一个想到什么?第一个应该想到嘴巴,是不是?嘴巴是谁给的?如果没有你妈你爸,这个嘴巴都不存在,是这个道理吧?就是说父母是我们的根。

就像一棵树一样,我们今天所得的一切,我们欢喜了,我们得到利益了,第一个应该要去报恩。有一些信佛信得比较糊涂的人也是这样,对公婆不好,对父母不好,却对和尚好,对佛好,那有什么用啊!颠倒!

很多人,很多企业家,一年产值都是一百多个亿,但是他穷得不得了。他说,我银行里还贷款20多个亿,他一直不断的投入。我给他们说啊,我们扩大生产有没有必要?有必要,但是不要那么过分。不要由着这颗心,要控制住这颗心的贪婪,心是无底洞的。找到你的钱放在哪里没有?其实人生最重要的就是他要慢慢地把人生看清楚。真正把人生看清楚,它是一种财富。他知道人生怎么活,知道这些东西该怎么摆放,就好像家里的家具一样,知道这个摆这里,那个摆那里,把它有序地摆。

生命是短暂的,宇宙会消失,地球会消失,太阳也会消失。最重要的事不是让我们赶快享乐,是赶快让生命发挥它的价值。让我们企业还在的时候,发挥它的价值。在我们有钱的时候,赶快让它发挥作用。说不定哪天金融危机来了你就没钱了,你想行善也没有机会了。

所以我们有任何的好事,一定要首先想到爸爸妈妈,他们有什么需要,爷爷奶奶有什么需要,还有你们女性的公公婆婆有什么需要。凡是自己的祖宗父母,多给他东西,为了报答自己养育的这块土地。如果你们从农村来,有些地也是没有用的,把它修个念佛堂,或者百姓祠堂,那也是对自己祖宗的报答。修祠堂烧香是什么意思呢?它就是对祖宗的缅怀,就是感恩,就是一个连接。树,永远都不可以没有根,枝繁叶茂,它一定是根深蒂固。所以这个(报恩福田)就是我们的根。

第二,功德福田。

人活在世间上,什么叫做功德呢?在佛法中,圣贤就有功德。功德大的人,当你去跟他连接以后,功德就会传递过来,像高压线一样。你搭一根线过去,如果它是一万伏,传过来多少伏?一万伏。我们佛法僧,这些圣贤,他们身上就好像是发电站,高压线一样。我们要去供养,所谓的供养不是传统的供养,给点钱给点物,当然也没用错,但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把思想传播和发扬,这就是供养。

比如,这次我们有一位从广西过来的,他说他修一个学校,我说你学校里面再修一个圣贤塔,把我们中国的圣贤供奉在里面。然后让我们的老师每天最少在里面有5分钟的早晚课,早晨有5分钟,晚上有5分钟。一切都是由心生的,所以说心生万法,这句话你们知道吗?所以说,这个管理也好,其实你说管什么啊?管心。我们生财也好,抓什么也好,到底抓什么?抓心。管理不是去管人,管外面,是管我们的心。当这颗心管好了,他就没有问题了。所以一切都是由心生的,那么在心上要好好做功夫。

我06年去大北农集团,给大北农讲课,谈到了他们的企业文化。董事长坐在下面,我说了一句话,我说,做企业文化的人是凡夫,做文化企业的才叫菩萨,把它颠倒过来。文化企业,也就是说这个企业是为文化服务的。什么叫企业文化呢?是借用这个文化,为我赚钱服务的。把文化当成工具,然后钱当成目的,实际上要反过来,钱是工具,文化是目的。

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是为了帮助我们的国家,帮助人类,不是说我们利用国家,利用人类来赚钱,这个目的搞错了,终点就会错,生命就会错。所以我们看看,我们怎么样利用我们的产品,利用我们这个行业,能够帮助到这个世界。当然,在不损失的情况下,就是说要利用我们的行业,来积功累德,不是利用我们的行业,把功德拿去换钱了。然后损德了,最后就损到我们的生命。人生的价值没有,幸福快乐没有,那有钱有什么用呢?有钱就是一种痛苦,有钱就是一种灾难,有钱就是对生命的践踏,有钱就是来危害这个社会国家的。所以第二个功德福田,就是对圣贤,对这些美好的文化,要去传播它。

有一句话叫得人心得天下,我们都知道,但不会用。都知道财散人聚,财聚人散,但我们好多人用的不太好,只是把它变成知识存在大脑。今天我们学的知识学得太多了,我们要把这些学得使用起来,利用起来,落实起来。有一个老板问我:“师父,企业怎么不好管理呢?”我说:“多少人呢?”“一百多号人。”他只是用了一个制度的管理,是吧?他没有看到人心人性。这里就是我们讲的第二个,是什么?功德福田。我们要去帮助这个世界,帮助圣贤传播智慧,要帮助我们人类。

第三个,贫穷福田,

什么是贫穷福田?也可以称为慈悲福田,就是对我们社会弱势群体要关怀。所以有机会,我们每年过年,要关怀我们公司旁边,我们工厂邻居,关怀一下。反正一年赚一千万,你拿个二十万给他们也无所谓。赚钱拿来干什么?很多人对这个财富没有觉醒,他认为是累计数目。财是干什么的?财是拿来产生作用的。就像我那天讲的,手机是拿来打电话的,手机不是拿来保存二十年的,对不对呀?生命也不是,让他长生不老,让他活一万年,活一万年如果不起作用,就白活一场了。

比如,这个包一万块,LV,你不买它,你就把这个钱施舍给这个社会,施舍给贫穷的人,就是舍钱,就是发、发、发。感受一下,你要感受才能知道哪个快乐,哪个有意思,哪个才让生命充满了光芒。一万块钱,你买一个包就没有啦,其实你感受不到这个幸福,你就这样子拿出去晃一晃。就好像我第一天说的,给蚂蚁的窝弄鳄鱼皮镶钻石,蚂蚁还是蚂蚁,物质上再高贵的奢侈品拿出来还是那样,它生命不会改变。当你布施的时候,你的那个富有的感觉会出来,贫穷的感觉是对生命最大的伤害。一定要记住富有的感觉,很幸福,这个感觉才是真实的生命。

我们在这三个方面(福田)去修行,去付出,就会产生很大的能量,很大的无形财富。然后无形财富在哪里?在卡上,再找取款机,取款机就是我们的一个项目,就是我们的一个产品,就是一个产业,从这里面把款取出来,取出来干什么?很多人取出来又不知道干什么,取出来之后累积数目?不是,取出来继续去存款。跟农民一样,你看怎么做的,农民是不是光收割不播种?农民播种很多,收割了之后自己够用够吃,然后继续去播种。多余的就要去救济周围的人,然后明年又可以丰收,循环往复。所以钱是来这样作用的。

第72集出家是出哪个家?

余正文老师

各位菩萨:

阿弥陀佛!

我们今天还是在学佛释疑的单元这个地方,要跟各位继续再说明的是:出家是出哪一个家?我们上一集讲到《佛说华手经》,里面讲到:“虽不服染衣,心无所染着;则于佛法中,是名真出家。虽不除饰好,能断诸结缚;心无缚无解,是名真出家。虽不受禁戒,心常离诸恶;开定慧德行,是名真出家。”上一集是讲到这个地方。

我们上一集也有讲到,出家有几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所谓的出世俗的家。出世俗的家,其实如果你没有离开五欲的染着的话,根本就不能叫作出家的。如果勉强要说真出家的话,是你离开了五欲,那个才是能够叫作真出家;也就是说,你只要对于离开五欲的贪着已经开始在修行,乃至于已经真正的离开五欲的贪着的话,虽然你是穿着俗家的衣服,也可以叫作真出家。你穿着染衣,如果没有趣向于离开五欲的贪着的话,那就不叫作出家;那你穿着染衣,如果也是心向离开五欲的,这样子的心向正道的话,这样子也是能够叫作真出家。

但是这个真出家,在佛法中的第一义谛的道理来讲的话,还是不能叫作真出家,因为它还是属于五阴的火宅;因为离开五欲的这一个心,祂其实本身它就是火宅;因为能够离开五欲的这一个心,祂本身就是意识心;能够离开五欲的这一个心,祂本身就是我们识阴所摄的这个妄心,所以这个心其实还是摄属在五阴的火宅里面;但是因为他已经开始趣向于离开了五欲的贪着,离开于三界贪着的时候,那方便说他出家,其实这个就是已经趣向于能够离开五阴的火宅的一个方向。

真正的出家我们说,必须是菩萨的如来藏,祂是本来出家,所以才会有我们这一段经文说“虽不服染衣”等等,一直到“虽不除饰好”、“虽不受禁戒”这样子的心才是真出家。因为如来藏祂本来就不用着染衣的,穿染衣的是我们的五阴,如来藏本来就不用去除掉这些璎珞,不用去除掉这些庄严的这些宝饰。为什么?因为如来藏祂本来就不戴这些宝饰的。戴这些宝饰的是谁?戴这些宝饰的是五阴,所以根本不用去除它。如来藏更不用去受持禁戒,因为如来藏祂是本来自性清净的;所以要受持禁戒的是我们的五阴,我们的五阴要受持禁戒,要回归如来藏的本来自性清净的涅槃性,所以这个才叫作“虽不受禁戒,心常离诸恶,开定慧德行,是名真出家。”

紧接着又开示说:“虽不受持法,能坏诸法故;离一切法相,是名真出家。”这个还是在讲如来藏这部分,说我们第八识的本心,祂不受持一切法,虽然这些法——三界六尘万法是祂所出生的,但是祂不相应于这些法,所以祂不受持这些法。所以我们前面所说的不服染衣、或是说不除饰好、或是说不受禁戒,这些法都是属于五阴的法,五阴所去领受,五阴所应该去持禁戒、去受持的法。但是如来藏祂不受持这些法,祂虽不受持这些法,但是能够坏掉这些法,能够坏掉五阴相应的这些法,能够坏掉五阴贪着的这些法,所以祂能坏诸法;祂能坏诸法,但是祂离开这一切法相;祂离开这一切法相,这个才叫作真出家。

所以我们上一集刚刚好讲到说,无分别智的这个问题,如来藏祂具足了“知是菩提,了众生心行故;不会是菩提,诸入不会故。”就是刚刚这一段经文,所说的道理。因为如来藏祂不跟三界六尘万法相应,所以祂根本不受持这些法,但是祂又能够了众生心行,而且祂能够分别三界六尘万法以外的法。三界六尘万法以外的法是什么法呢?这些法是属于如来藏的自心流注而相应的自处境界的这些法。这些法大不大呢?这些法多不多呢?这些法当然是很多的,这个是大乘法之所以称为大乘的最主要的原因。也就是说,如来藏自己所相应的这些法,其实是非常大的,这个大,大到跟我们这个意识心能够了知的,三界六尘万法的这些法相较起来的话,那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如果真的要比较的话,三界六尘万法如果就像一颗乒乓球那么大的话,那如来藏所相应的法,可以像一颗地球那么大,乃至于整个星球、宇宙的世界那么大。所以三界六尘万法所含摄的范围,是没有办法跟如来藏所相较的这个范围能够相提并论的。

一般的众生只能够知道三界六尘万法的这个法相,乃至于一般浑浑噩噩的众生根本不知道,所谓的三界六尘万法是什么样的法。就算你已经开始修行了,你没有真正触证到如来藏,没有开悟,没有悟如来藏的话,你一样还是在三界六尘万法里面去作观察、里面去作修行,所以根本没有办法知道说,所谓的这个不分别中广分别的这个心,是怎么样的一个状况;所以在般若系经典里面说“不分别中广分别”就是这个道理。也就是说,如来藏虽然出生三界六尘万法,但是祂不在三界六尘万法上面作分别,但是祂又能够分别三界六尘万法以外,这诸多这些万万法、千亿万法这些法,所以叫作不分别中广分别。

如来藏这个法,祂不受持三界六尘万法,但是能够坏众生执着的这些三界六尘万法。因为如来藏所出生的这些三界六尘万法,是五阴所相应的法。如果你愿意修行,愿意修解脱道也好,或是修佛菩提道,愿意离开这样子的五阴的束缚,那这个就是在坏三界六尘万法所相应的法,而能够慢慢地离开这些五阴的法的束缚。如来藏本来就离开三界六尘万法的这些法相的,所以这边说“虽不受持法,能坏诸法故;离一切法相,是名真出家。”一切三界六尘万法的法相,是跟我们的意识心、跟我们的识阴相应的、跟我们的妄心相应的,所以这些一切法的法相,如来藏本来就已经离开它了,离开了这些法相。也就是说,本来就已经不受持诸法,本来就能够坏诸法的这一个心,本来就已经离开一切法相的这个心,这个才是真出家。也就是说,当你悟到了“虽不受持法,能坏诸法故,离一切法相”的这一个真心,这个才是真出家。

《大宝积经》里面又继续开示,怎么说呢?它说:“时,跋陀罗闻是说已,前白佛言:‘我愿出家作于比丘。’尔时世尊告弥勒菩萨摩诃萨言:‘汝当与是善男子剃除须发,授具足戒。’”这边《大宝积经》,也针对这样子的问题,作了这样开示:说当时有一个修行人,叫作跋陀罗,听佛开示完以后,闻是说已,在佛前跟佛禀白:“我愿出家作于比丘。”也就是说,他要剃头着染衣,要出家修行。(这个就是我们前面所说的,是表相的出家,是身出家,出世俗的家。)这个时候,世尊就告诉 弥勒菩萨摩诃萨,也就是说告诉 弥勒菩萨言,说:“汝当与是善男子剃除须发,授具足戒。”佛就指示 弥勒菩萨,为这个跋陀罗剃除须发,为他授三坛大戒、授具足戒。授完具足戒以后,授比丘的具足戒以后,“弥勒菩萨承佛教旨,即与出家,受于具戒。”弥勒菩萨依照佛的教旨,就对这个比丘授比丘的具足戒。

出家完以后,弥勒菩萨复白 佛言。弥勒菩萨就跟佛禀白说:“世尊,此出家者,唯形相耳,非真出家。若诸菩萨真出家者,谓离诸相处于三界,成熟众生,方可名为真出家也。”弥勒菩萨就跟 佛禀白这样子的道理,佛当然是知道的啊!弥勒菩萨是藉这个因缘,为众生开示说:“此出家者,唯形相耳。”就是说跋陀罗这个出家,只是表相出家而已啊!这个是形相而已啊!这个并不是真出家。如果诸菩萨真出家者,这边就点出来了,菩萨的真出家是怎么样呢?是离诸相而处于三界。

我们刚刚说声闻的出家是要离开五阴的火宅,乃至于要离开对于五欲的贪着。离开五欲的贪着,到离开五阴的这个火宅的时候,纵然你一直到阿罗汉,究竟离开五阴火宅的束缚,入于无余涅槃,入于无余涅槃的时候,表示说所有的五阴十八界全部都灭除了,五阴十八界都灭除了,还有没有三界呢?就没有三界了。所以才会说:阿罗汉能够入涅槃,而不能证涅槃。因为他入于涅槃以后,是谁证涅槃呢?他没有办法证了,因为能够证涅槃的是你的五阴,你的五阴十八界能够证涅槃。所以阿罗汉他入了涅槃以后,他没有办法证了,他没有办法处于三界。所以如果说,阿罗汉入于涅槃以后,他已经不能够再证了,不能够再证涅槃,而且他也不能够了知三界的法了,那这样子是谁出家呢?所以我们刚才会说,阿罗汉纵然是入于无余涅槃( 其实从声闻解脱道来讲的话,这个是真正的究竟的真出家。),但是没有一个出家者可言,因为没有一个能出者,也没有一个所出者,因为他没有出家,因为这个是如来藏的自处境界啊!所以菩萨才能够说他是真出家。这个就是 弥勒菩萨这边所说的真义。祂说:所谓菩萨真出家者,是“离诸相而处于三界”。也就是说菩萨离开了五欲的相,离开了三界六尘的法相,但是又无妨于他的意识心、无妨于他的五阴继续现行于三界,继续现行于三界运作,来利益众生永无穷尽,这个就是菩萨的最主要的一个精神。

菩萨道的精神,其实就是自利利他;菩萨道的精神自利利他,其实是以利他为先,因为必须要利他,你才有办法自利。那利他,你必须要在什么地方利他呢?就是必须要在三界内,必须要三界内跟众生在一起,你才有办法利益众生。所以菩萨入了初地以后,虽然能够断除了我执,也就是说,其实菩萨入地之前,已经具足了能够入无余涅槃的功德,但是因为要利益众生,所以留了一分的思惑,继续留在三界来利益众生;菩萨生生世世利益众生,全部都是必须要在三界里面利益众生。那谁在三界?就是五阴在三界。因为如来藏本来就已经不是属于三界内,但是祂又出生了五阴,五阴处在三界内,所以说如来藏非在三界内亦非在三界外,所以说如来藏非三界亦非三界外之法。

但是如果以如来藏的本体来讲的话,其实如来藏祂本来就已经不是摄属于三界;但是以真妄和合-菩萨处在三界内利益众生的现象来讲的话,如来藏非三界非非三界,说菩萨是非三界非非三界。所以这边说“谓离诸相处于三界”。菩萨离开了对于诸法相的执着而处于三界,虽然他的五阴在三界内利益众生,但无妨他的如来藏本来就已经离开三界六尘的诸法的法相,所以在三界六尘万法的诸法的法相里面去利益众生,但是本来离开这些法相。那利益众生,所以后面说:“谓离诸相处于三界,成熟众生,方名为真出家。”也就是说,菩萨自己悟了如来藏以后,也能够发心来度众生、来利益众生、来成熟众生,让众生能够成熟、能够发起菩萨性、能够回小向大来修行菩萨道,这个才是真出家。所以这个成熟众生,其实不是单单地只是说,要教众生去修离开五欲的这样子的一个修行。这个成熟众生其实就是要劝请众生来修学大乘,来修学大乘乃至于你自己成熟众生;这些众生成熟了以后,自己本身也能够离诸相而处于三界的时候,他能够跟原来来度他的这个菩萨,一样地再度地去成熟众生。也就是说,菩萨必须要师师相承,必须要一个度一个、一棒接一棒来成熟众生,这个才是真正的出家。所以 弥勒菩萨这边讲的非常清楚,说:“此出家者,唯形相耳”,不是真出家。如果菩萨真出家的话,就是要“离开诸相,处于三界,成熟众生”这个才是真出家。

所以如果从前面我们所说的这样子的道理来看的话,出家就有这几种形态了,出家就有所谓的,身出家跟心出家了。那心出家又有刚刚所说的,心出家有所谓的声闻的心出家,还有菩萨的心出家。声闻的心出家,其实不能说为真正的真出家,只能够说方便的真出家,真正的真出家是菩萨的心出家。那我们这边是以第一义谛菩萨的真出家的道理来谈论,所谓的出家是出哪一个家?所谓的出家是谁出家?所以我们这个问题,必须要以大乘的第一义谛法来看待这个问题,才是真正的究竟出家。我们现在来看,这样子从这个道理来看的话,有所谓的身出家与心出家这样子的一个形态,那身出家与心出家又会有几种的状况出生?一个就是:身不出家而心也不出家。第二个是:身不出家但是心出家。第三个是:身出家心不出家。第四个是:身出家心也出家。这个是出家的四种分别。

什么是身不出家心不出家?身不出家心不出家,就是像一般的凡夫众生,也不想去修行,也不想离开五欲,所以也没有剃头着染衣,所以身不出家,也不想离开五欲的这个染着,所以叫作身不出家心也不出家。第二种状况是身不出家但是心出家。什么是身不出家心出家呢?也就是说:像在家的菩萨,虽然他不现出家的法相,但是其实他勤求出离于五欲,乃至于勤求大乘的明心见道——开悟明心,找到了这个本来就已经是出家的心,所以他这个叫作心出家而身不出家。

那有另外一种状况的是,身出家但是心不出家。身出家心不出家,其实就是指的现在诸多的剃头着染衣的、表相出家的比丘比丘尼们,虽然他剃头着染衣穿了僧服,但是这个是身出家;如果他心向于离开五欲的话,那还可以方便说他是心出家,但是还不是真的心出家,更何况他心不离开五欲的话,那更是身出家而心不出家。纵然他心是真是向于离开五欲的话,如果从究竟的第一义谛理地来讲的话,依然还是身出家心不出家。也就是说,必须要出家了以后,而能够勤求证悟,勤求能够去开悟明心,能够信受如来藏的正法,因为如来藏的法——这个本心——是 佛在阿含时期,就已经所开示的这个本识心、这个有因识、这个入胎识、这个齐识而还的如来藏,所以这个心,才是真正已经出家者的心。所以出家众应该要信受如来藏的正法,而愿意去迈向、去趣向于开悟明心的这条路,这样子还可以勉强说为身出家心也出家。

标签:

(来源:未知)
标签

  • 凡本网注明"来源: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转载请必须注明中,http://www.stephotosuy.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友情链接():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