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心放生网

您现在的位置:新闻首页>城市分站

静乐县最新代放生消息

2023-02-05 06:25编辑:admin人气:483


  教理行果[1],乃佛法之纲宗。忆佛念佛,实得道之捷径。在昔之时,随修一法,而四者皆备。即今之世,若舍净土,则果证全无,良以去圣时遥,人根陋劣。匪仗佛力,决难解脱。夫所谓净土法门者,以其普摄上中下根,高超律教禅宗,实诸佛彻底之悲心,示众生本具之体性。汇三乘[2]五性[3],同归净域。导上圣下凡,共证真常。九界众生离此法,上不能圆成佛道。十方诸佛舍此法,下不能普利群生。所以往圣前贤,人人趣向。千经万论,处处指归。自《华严》导归之后,尽十方世界海诸大菩萨,无一不求生净土。由祗园演说以来,凡西天东土中一切著述,末后皆结归莲邦。(增广文钞卷一〈与大兴善寺体安和尚书〉)

  如来一代所说法门,无量无边。求其最直捷者,莫过于参禅。倘系上根,一闻千悟,得大总持,然此尚是悟,不是证。能真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者,末世实不多见。其他多多皆是错认消息。其所云悟,多是错误,少有真悟。即是真悟,去了生死,尚大远在。以虽得开悟,而历劫以来之烦恼习气,须以种种方便对治,令其净尽无余,则可了生脱死,超凡入圣。倘烦恼已断若干,犹有丝毫未尽,则生死依旧莫出。若只当做识得自心就是道,此外便无所修持,则其误非小。以识得,而无烦恼可得,则可谓得道,此人已将生死根本斩断,故能了生脱死。若识得,而烦恼未断,何能了生脱死耶。此人虽比不识得者高超,然生死不了,再一受生,或反迷昧,则可怕之至,此谓真开悟者。其以误为悟者,更不须说矣。良以参禅一法,乃仗自力法门,故比念佛法门之利益,奚啻天渊悬殊。念佛法门,乃如来一代法门中之特别法门。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上上根如文殊、普贤、之大菩萨,不能超出其外。下下根如五逆、十恶、之大罪人,亦可预入其中。但具真信、切愿,皆可仗佛慈力,带业往生。若或已得三昧,及已断烦恼者,则一得往生,即入大菩萨位。一切法门,皆从此法门流出,一切法门,悉皆还归此法门(谓往生西方,以期圆满佛果也)。似浅而深不可测,似小而大无不包。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上成佛道,下化众生,无不资此以为成始成终之道。恐居士未遇真知净土之人,或视为浅近,而专致力于明心见性之禅,谓其能识得自心,即算了手,故不禁络索一上也。光言不足为凭,请详阅《净土十要》、《净土圣贤录》并光之《文钞》,当不以光为谬妄也。若真知佛力、自力、之优劣,则断不至犹执著于唯究自心,谓识得即是道,而不须念佛求生西方也。古人如圆观,知过去未来,尚不能了。五祖戒、草堂青、所悟之禅,今人何能彷彿,而且又复受生。是知凡夫决定要修佛所开示之特别法门,则无论何等根性,均可了生脱死,以仗佛力故也。若仗自力,恐梦也梦不著,不知居士肯信此说乎。(文钞续编卷下〈致阮和卿居士书〉)

  博地凡夫障深慧浅,善根微薄,寿命短促,欲仗自力竖出三界,譬如沙子一粒,入水即沉。若以数万斤大石装于船中,石虽重大,因有船载,可以不沉。可见自力佛力之难易。念佛法门,全仗佛力。欲了生死,即须念佛。横超三界,接引往生。(文钞三编卷一〈复周志诚居士书二〉)

当代佛教学者:王雷泉

  当代佛教学者·王雷泉

  1952年8月生,上海人。无党派。

  1981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哲学系;

  1984年获复旦大学哲学硕士;

  1997年任上海复旦大学哲学教授;

  1999年任博士生导师。

  1984年在复旦大学哲学系任教。

  担任课程:

  宗教学原理;

  佛教哲学;佛学原著选读;

  中国佛教史专题;禅学研究等课程。

  1988年至1992年间出任副系主任。

  先后担任三期受国务院宗教事务局和上海市宗教事务局委托的宗教干部专修班和受上海佛教协会委托的佛学研究班的班主任。

  现任职务:

  复旦大学哲学系宗教研究室主任;

  复旦大学宗教研究所所长。

  兼任中国宗教学会理事;

  上海宗教学会理事暨副秘书长;

  中国佛教协会汉语系教材编审委员会咨询委员;

  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特约研究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佛学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中国佛学院客座教授;

  九华山佛学院客座教授;

  闽南佛学院客座教授;

  岭东佛学院客座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

  佛教哲学和宗教学原理。

  出版著作:

  《摩诃止观释译》(台湾佛光出版社);

  《中国大陆宗教文章索引》(台湾东初出版社);

  《中国文化辞典·宗教编》(合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中国思想家传记汇诠》(合著,复旦大学出版社);

  《中国学术名著提要·宗教卷》(合著,复旦大学出版社)。

  合作翻译:

  《禅与西方思想》(上海译文出版社,台湾桂冠图书公司);

  《禅宗与精神分析》(贵州人民出版社,台湾远流出版公司);

  《特异心理学纵横谈》(华夏出版社);

  《苏格拉底也是大禅师》(台湾老古出版公司)等。

  另在海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慧远建设庐山教团的理论与实践》等论文八十余篇,《羯磨与心理学》等译文二十余篇。

  附:论文辑

  个人研究风格:

  不尚空谈,不作违心之论,力图以史料和事实表达对中国佛教的反省与前瞻,著文注重数据、资料之搜集,以及现实个案之调查。目前主持编制中国佛教史料及现实资料的数据库,主编大型丛书《当代佛学论藏》。

标签:

(来源:未知)
标签

  • 凡本网注明"来源: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转载请必须注明中,http://www.stephotosuy.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友情链接():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