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心放生网

您现在的位置:新闻首页>法师开示

新加坡一九九九年讲座:法师分享《太上感应篇》的修行之道

2024-04-30 22:57编辑:admin人气:294


同学们 大家好 第二十二句

尊老爱幼 尊老爱幼

这一段 注释引用了《华严经》中的一段话 华严经》说 "愿一切众生 发菩提心 具足智慧。愿一切众生 愿一切众生 愿所有众生都能圆满修持免于老死的佛法。一切灾难和毒害 不会危害他们的生命。这是第二句。第三句说 "愿一切众生 尽得无病无恼之身。寿命无碍 能够随心所欲地生活"。下一句说 "愿一切众生 远离老病 常住命根。勇猛精进 入佛智慧。" 这四个愿望是世间所有众生的愿望。它们能实现吗?当然可以。如果我们求不到,佛陀决定不说这些话。如果佛陀说了这些道理,我们也不会明白。我们做不到他所说的。如果我们做不到,那么佛陀的话就不符合实际情况。这叫空谈。怎么能与《金刚经》中所说的五句话相应呢?由此可见。金刚经》中的字字句句,都是我们能够理解、能够实现的。这才是真正的教诲。

第一句话。最重要的是发菩提心;换句话说。四弘誓愿都是以菩提心为基础的。没有菩提心 我们想往生极乐世界也去不了。无量寿经》清楚地告诉我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最重要的条件就是 "发菩提心"。一心专念。这就是八个字。今天,在我们念佛堂里,二十四小时不间断。不是七天,也不是七十天。这是很长一段时间。这就是你始终专注于禅修所能做到的。如果你没有菩提心,你还是不能去往生。一天二十四小时不间断。即使你诵经一生,也无法往生。我们不能责怪佛陀。佛说得很清楚 八个字 你只念了四个字 你做得再好,也不过是五十个字 还是不及格 可见菩提心的重要性!

什么是菩提心?真正觉悟的核心。开悟什么?对宇宙和生命的真相有了理解和明了。真理是什么样的?《金刚经》中说: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这就是诸佛菩萨所看到的真理。说得更明白些。一切现象皆是因果。善因善果。恶因恶果。因果不断。绵延不绝。这就是真相。它更深一层。佛陀告诉我们 虚空法界中的众生是一个生命共同体。这说的是更深的层次。这都是真理。真理被理解了。这就叫菩提心。明白之后 最重要的是帮助自己寻求解脱。如何脱离六道轮回。如何走出十法界。与诸佛菩萨一样生活在平等真实的法界中。这才是真正的觉悟 这才是真正的菩提。不仅要帮助自己。你必须帮助所有受苦的众生。

开悟的众生就在这个世界上。你必须知道 这很难 不是你想的那样。开悟的人一定非常舒适快乐。事实恰恰相反。开明的人遭受着各种不公。他们遭受各种侮辱 他们遭受各种折磨。这些委屈、侮辱和折磨从何而来?来自不开悟的众生。你必须能够承受痛苦!不仅在佛法中如此。世间法也是如此 "好人被骗" 这不是俗话吗?好人被坏人欺负 那好人呢?好人还是好人 好人愿意被欺负 而且毫无怨言 这才叫好人 懂事的人才是好人 和这些不理解的人相处 好人还能帮他回头 帮助他认识到 他必须忍受折磨 受他的委屈。没有真正觉悟的人做不到这一点!只有真正觉悟的人 心地真诚、纯净、平等。大慈大悲 这一切都在他们的生活中。那些迷惑的人看不到这一点。谁能看见?佛与菩萨能见。佛安慰他 佛在暗中保护他 他们自行转化。他们帮助众生摆脱灾难和困难。我们立志做个好人 做个好人不容易

有智慧。这是真的。智慧降临在发菩提心的人身上。我们一般都想发菩提心,但却发不出来。原因何在?业障。业障。什么是业障?造业。所有不健康的想法,不健康的创造。这就是业。业力阻碍了我们的菩提心。这就是菩提心无法显现的原因。这就是原因。我们可以造一切善业吗?善业也会阻碍菩提心。你这是什么意思?你的善不是真正的善。你的善是善恶之善。善恶之善不起作用。它无济于事。善恶之善只能带来三界的福报。它不会带来智慧。这就是为什么佛教教导我们断恶修善。其中没有分别和执着。这才是真正的善。分别自己的意义。执着于自己的利益;换句话说。你必须放下自私自利、自己的观点、自己的主张、自己的成见。这就是菩提心,破恶修善的修行方法。这就是培养智慧的方法。你拥有一切智慧。

只有当智慧存在时,你才能长生不老。你必须知道 我们每一个人 不仅是人类。我们每一个人都有无限的寿命。不要以为西方极乐世界就是无限的生命。我们这里没有。如果我们这里没有无限的生命。佛在《金刚经》中的说法就没有意义了。这是自相矛盾的。佛教是平等法。在西方极乐世界,生命是无限的。在这里,我们的生命很短暂。这不是平等。这怎么能叫佛教呢?所以我们和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是一样的。我们每个人的寿命都是不可估量的。只是我们迷惑而不自知。我们不知道自己有菩提心。我们不知道自己拥有无限的智慧和无限的生命。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被称为慈悲。无量智慧和无量寿命是修来的吗?不,它们不是。它是与生俱来的自性。现在

释迦牟尼佛的讲经说法

问题出在哪里?你无法意识到。问题就在这里。只要你意识到,只要你转过身,你就会明白。现在很多人 包括美国人 前天,一位同修给我看了一条信息。美国预言家在解释世界灾难。我看到那个画面,很多人都在听。你可以看到每个人都非常关注。这是一场灾难。一场世界性的灾难即将来临。哪个人不害怕呢?这是怎么回事?世界上有聪明人 事实上,有很多这样的聪明人。我们随时随地都能遇到他们。他在脑海中看到了它。他在梦中看到了 在修炼的过程中。也在生活环境中。但这都是认识的问题。但我不知道为什么 这就是为什么我担心和恐怖,却无法解决问题。只有佛法是清楚的。尤其是大乘佛法 这就是佛教被称为宝藏的原因。我们正在越来越深入地体验它。它真的是宝藏。只有宝藏才能解决问题 这些灾难都是小事 小事一桩。佛家讲 "三大灾难"。那才是真正的大灾难。

晋中市佛经座谈交流会

水、火、风三灾能够摧毁初禅、二禅和三禅天。这就是大灾难。这种大灾难在佛教中不算什么!会有的。没有灾难。真是无量寿。不会的人,他只能接受灾难。就好像有生死一样 生命有长短 这些幻觉永远离不开妄想和执着。所以要离开妄想和执着。永嘉大师在《证道歌》中如是说。"悟后无大空" 佛法。尤其是大乘佛法。从一开始就没有别的。就是教我们开悟。虽然佛教教学有三个目标 第一个目标是转迷为悟。这是主要目标。只要实现了这个目标。可以说,前后两个目标自然也就达到了。化恶为善,化凡为圣,这有什么问题!关键是要化迷为悟。这就是佛家常说的 "破迷开悟"。佛陀常自诩:"破迷开悟,离苦得乐。这是千言万语、千经万论都离不开的道理。所以,发菩提心非常重要。当真正的菩提心出现时 无量寿就是 中国佛教讲经交流会

白色。第二愿是 "愿一切众生,皆得离老死法。一切灾难和毒药都不会危害他们的生命"。这不正是我们现在所需要的吗?摆脱老死的方法有哪些?这里还有一个。这不是省略。是遗漏。疾病。免于老、病、死。无老、无病、无死。有人做到了吗?有很多人做到了。念佛的人站着离开,坐着的人坐着离开。离开时,他们会向亲友道别。那不是死亡。他没有死。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人是活着的。你必须清楚这一点。这就是不老、不病、不死的方法。如何修行?按照《无量寿经》修行就成功了。如果你想按照《无量寿经》修行。首先要熟悉经典的文字,熟读成诵。第二是要深入理解。第三是要在自己的生活中领悟。这个问题就解决了。生老病死皆离去。一切灾难和毒害。这句话完全是在说我们现在的社会现状。灾难、病毒。病毒就是瘟疫,就是流行病。都不能伤害你。我们正面临着这种现状。恐惧解决不了问题。也无法预防。防不胜防。只有依靠圣教所以,佛教才给我们大乘佛法,让我们读诵。尤其是我们这些研究教义的人。它是

新加坡一九九九年讲座:法师分享《太上感应篇》的修行之道

讲经说法的佛教场所

致力于弘法利生者。读诵大乘是我们最重要的课程。读诵包括学习和讨论。各位同学现在就在这里修行。这种学习环境是世界上第一稀有的因缘。你们不能掌握它。错在你们。我在台中读了十年书。十年如一日 没有中断。但我们的环境跟你们不一样 跟你们差太远了 你们在天上 我们在地上 我在台中有七个同学 志同道合 我们在一起十年 七个同学 我们每周只见一次面 学习和讨论三个小时 因为每个人都有家庭和工作 我们不可能每天都见面 你们每天都聚在一起 如果你们像我一样学习 至少你的一年会相当于我的七年 你的两年等于我的十四年 没错 我在台中待了十年 你一年半就毕业了 如果你不好好利用这个机会 那就太可惜了 不是没有福气 这是天赐良机 但你不会在它到来时享受它。如果你不享福,你还是会有麻烦。真遗憾 我之前跟你说过 你渴望学习 你少了这四个字 如果你真的渴望学习 就不会耽误一分一秒的时间 所以同学们才会聚在一起 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学习和讨论 我们学习充满布道视频的佛教网站

发表评论,提出批评。帮助改进。这种帮助改进不是帮助一个人。而是帮助所有人。每个人都能提升境界。哪有空闲打妄想?这才是真正的道。特别是你们都来自海外。你们作为客人来到新加坡。时间比什么都宝贵。这就是所谓的 "分秒必争"。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完成伟大的事业,建立伟大的事业。这项伟大的事业就是 Kṛṣṇa家族的事业。这不仅仅是为了长寿和避免灾难。我希望我们的学生能够深刻认识到地藏的真正义理。认真努力,依教奉行。自利利他。这样的人生才不会空虚。这是一个有意义、有价值的人生。


参考资料
(来源:未知)

  • 凡本网注明"来源: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转载请必须注明中,http://www.stephotosuy.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