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心放生网

您现在的位置:新闻首页>法师开示

善缘八关斋戒:十三妙法,助你脱离尘世,迈向解脱之路!

2024-05-05 08:51编辑:admin人气:792


世间解脱的善因

八关斋戒(13)之不妄语(2)

(续 1 月 9 日)

(3)"妄语者先自欺而后欺人,以真为假,以假为真,以真为假,以假为真,犹如盖瓶,水不能入。说妄语的人心中无愧,关闭了天界涅槃之门;他通过观察知道这种罪过,所以他不做这种事"。

社会上有很多狂妄自大、自以为是的人,他们像井底之蛙一样思想空虚,觉得别人处处不如自己,不肯虚心请教、接受批评。遇到这种人,只能闭口不言,有错不纠,这就是圣人所说的满招损,谦受益。还有一种人喜欢夸大其词,言过其实,说得太多,最后无法挽回,这就是先自欺后欺人,自欺欺人的妄语。还有些人喜欢编故事,以假乱真,以真乱假,让人捉摸不透,还自以为很高明。俗话说:"言为心声",出自不真实内心的假话、妄言,对一个人的品行是极为不利的。这就好比盖上瓶盖,水就进不来了。因此,妄心不改,福报只会越来越少,福报不足,就无法对佛法生起恭敬之心,就无法接受佛法之水的流入,就会阻碍自己的升天之路和涅槃之路。

(d) "同样,如实语的利益是广泛的。如实言语的利益来自自身,因此非常容易获得,这是所有僧侣的能力;这就是在家僧侣的功德,他们拥有这种利益,就像一个好人。

言必信,行必果。我们不是隐居在深山或孤岛上,我们所处的社会是由一群群人组成的,他们必须融入大众,才能立足。正所谓 "不孤独,必有邻"。又说 "天下之道,多助也"。这些好处都是自己给自己的,而不是别人给的,如果自己说的话不真实,那么所有人都会避而远之。特别是对于做生意的人来说,妄言的危害更大。顾客上当受骗一次,就不会再来,口口相传,造成的损失难以计数。当今社会讲究经济效益。一个信用良好的商人,可以从多方面获得资金支持,从而更灵活地运用资金;相反,一个不负责任、言而无信的人,则会被人唾弃。无论是在家人还是出家人,只要不说谎,就一定会受益匪浅。出家人更是如此,他们是众生的楷模,不应妄自菲薄,比如身教胜于言教。

"诚信 "一词只能用在合情合理的事情上,而不能用在违法乱纪的事情上。君不轻诺,我不负人。轻易许诺,不假思索地许诺,是自寻烦恼,做了就会与义相冲突,不做就会失信于人,进退两难,危及信义。所以,圣人说的 "三思而后行 "必须牢记在心。

(5)"其次,说真话的人,心地正直,容易免于痛苦。犹如茂密的森林,直木易出"。

谚语说:"正直的心能得到真正的祝福,而诡计则会带来不幸"。佛家说:"心直即是佛。诚实的人,因为心正,不贪婪,不欺骗,有君子之风,有高尚的品格,自然会得到众人的信任,有贵人相助,做什么事都不会吃亏,一定会收获颇丰,免去一切苦难。例如,在茂盛的森林里,一棵笔直的树很容易生长。

(6) "有人问:'既然说妄语是罪过,为什么人们还要说妄语呢?答案是 答曰:"有愚痴无智之人,以妄语苦求解脱,不知今世必受其罪,亦不知来世大罪必受其报。也有明知妄语之罪,却贪婪、嗔恚、愚痴,妄言妄语者。

这些人愚昧无知,智慧不高,福薄业重,遇到不顺心的事或苦恼危险的事,总是妄言否定,为其开脱,推卸责任,不知悔改,殊不知事情发生后,今世有罪,来世有大罪报。

人不犯错并不高尚,高尚在知错能改,能改的是勇气,勇于认错的是担当精神,而不是埋怨和诋毁他人。相反,知错而不改,才是真正的过错。

很多人虽然知道妄念有罪,但由于贪、嗔、痴习气太重,不能改变自己,因而明知故犯。

(7)"有的人不贪嗔痴,却犯了妄语,如果认为自己是贪嗔痴,就会死在地狱里。

有人不贪嗔痴,却诬证他人,指责他人的过错,除非亲自下狱,否则在地狱中受苦是无法报答的。

说到妄证之罪,让我总结一个相关案例。

点头是妄证罪。这也是一种妄想

据《根本说文集》卷十四记载,有一个供养过辟支佛的人,因为福报好,出生在富贵人家,什么都能明白,也不会说谎,大家都叫他 "师子"。"诚五岁时,因父亲宠爱庶母,母亲嫉妒,编造了庶母通奸的故事,逼他指证庶母。"诚拒绝了,母亲又让他作证,她没有说话,只是在说到重要部分时点了点头。"为了报答她九个月的孕育之恩,诚别无选择,只好答应了她的要求。庶母被诬陷通奸,被父亲送回娘家。庶母不甘心被人诽谤,便向一位修行有成的阿罗汉许下恶愿:"如果我今天被你诽谤,来世你若证得阿罗汉果,我也会诽谤你,与你永不分离。她的两个哥哥也同时发誓:"到那时,我也会为你做同样的见证。"真言 "是释迦牟尼时代比丘之子的力量,庶母是女比丘尼的朋友,两位兄长是二比丘的朋友。由于这一诽谤罪,释尊被烧死并被焚毁。通过这个案例,我们更深刻地体会到妄语果报的可怕。如果无缘无故被人诽谤,不应该用恶毒的语言进行报复,这样会加深自己的怨恨,而应该忏悔自己过去的恶业,将诵经的功德回向给这些怨敌,愿他们证得菩提,自己的怨恨也就随之化解了。当一个人遭受诽谤时,应该更加谨慎自己的嘴巴,不要诽谤他人。

慎口并不等于不说话。口业源于意,言语只是表达;"实语 "甚至不是说话,但 "点头 "之罪却与说话无异。

善缘八关斋戒:十三妙法,助你脱离尘世,迈向解脱之路!


参考资料
(来源:未知)

  • 凡本网注明"来源: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转载请必须注明中,http://www.stephotosuy.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