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心放生网

您现在的位置:新闻首页>法师开示

破解《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的神秘内涵

2024-04-17 10:18编辑:admin人气:813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简释(三)

"心":

心有多种: 第一,草木之心。第二,肉体之心。第三,精进心。第四,缘心。真理之心。

第一,草木之心,如草心、花心、树心等,是无情之物,虽有生长,但无作用。二是肉团之心,是一种生理物质,即五脏六腑之心,虽有形体,却全无情感。三、精气之心,是一种比喻,如中心、心要等,但取其意,却无实质。四、缘心,即我们现在所见、所闻、所感、所知、所攀缘的境界,发生分别念的妄心。白日做梦,随尘逐境,境现则有,境现则无,无常起灭,离色等尘,此心则无,虚妄不实。就像海面上的浪花,风起时随风而起,风静时随风而灭,随风而起,随风而灭,无有自性,只是海面上偶然产生的泡沫现象。

因此,上述四种心,除了心之本喻外,都不是本经所摄,本经所摄的是第五种真心。此真心在各经中都有提及,但名称不一;只是名称不同,但意义相同。涅槃经》称之为 "常住佛性";《楞严经》称之为 "妙真如性";《华严经》称之为 "一真法界";本经称之为 "实相";禅宗称之为 "祖师大德 "或 "法眼",等等,不一而足。

现在,让我们单独谈谈 "真心": "无妄即真,不变称如。这个真如、常住、不变的心,就是我们现前灵知的本性,它清净、寂静、光明,不生不灭,清净平等,遍一切处,具足一切功德智慧,离生死烦恼,离一切妄想,离一切尘垢。所谓 "非一切法,是一切法;非一切相,是一切相",世间万法皆依此而立。然而,这颗真心在哪里呢?它既不在内,也不在外,更不在中心,无来无去,无边无处,无迹可寻,无言可述。

它像什么?无形无相,无声无色,非青黄赤白,非长非短,非方非圆,不可名状,亦不可无名。"言其大者,尘不可入;言其小者,空不可持;言其有者,视之不见,听之不闻;言其无者,觉之可感,施之皆然"。

古语有云:"若要见本尊,须亲见,平日无分际"。何谓原生态?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 "永恒的真理",它每天都在我们身边,与我们密不可分,可惜我们没有意识到,错过了它的本尊。"常住真如 "虽然寂静不动,但却可感可知,自在无碍,纵观过去现在未来,横观四方四隅上下,无处不在,与诸佛同体,是众生之本; 圣人不增,凡人不减,常失不离,当下顿悟,无有增益。可为悟源,不为悟转;随缘不变,不变随缘"。这就是本心的精神动力和本来面目。但我们认识到了吗?

华严经》云:"三界一切法,唯心所现"。又说:"应识法界性,一切唯心造"。楞严经》说:"一切法唯心造"。此心是佛的本质,是万法的根本。所谓实相般若在此,观照般若在此,文字般若离此不远;修因般若在此,证果般若在此,念佛般若在此,参禅般若在此,闻法般若在此,乃至行住坐卧都离此不远。只可惜众生被无明烦恼所蒙蔽而不自知,执六尘缘影为心,起惑造业,枉受生死;若能不为尘劳所惑,认清这颗真心,"识自本心,见自本性",便能与佛无二无别。

所以,这部经的目的,就是为众生破妄显解脱之门;处处澄明色空,破妄显真,乃至阐述从世间众生的五蕴皆空,到无智无得的世间万法皆空的道理。因为空性圆满,所以不能取一切相;因为不取一切相,所以能见实相。没有什么无和再无,没有什么空和再空,没有什么非要觉悟此心不可。

"经":

经 "是佛陀的教诲。梵文音译为 "首陀罗"(注 2),或 "应付",意为 "完成经文"。简称 "经"。故曰 "契经","契 "即契理契机。契理 "即是契合佛陀的心性(一切言教都是从佛陀的慈悲心中流露出来的);"契机 "即是契合众生的需求(一切言教都是针对众生的需求而说的)。

契理而不契机,则如世俗说教;契机而不契理,则如渔歌樵唱。佛所说的一切经典,都具有契理、契机的特点和能力,所以称为 "经"。以上是概括性的说法,如果具体到这部经,有人说它上合般若实相之理,下合空无自性解脱之机。

根据《杂阿毗达摩论》,有五种含义: 1)生(诸法的生起);2)泉(正法的滋味无穷无尽,如泉水滚动);3)示(阐扬一切正法);4)墨绳(辨别邪正);5)结发(正法无散)。

这里说明了 "贯"、"摄"、"常"、"法 "四种含义: "贯通 "是指将佛陀的一切教法串联起来,使其不至于失传,犹如珠联璧合(如果佛陀的言教没有汇集成经,又怎么会流传千古而不至于失传?佛陀圆寂已经两千多年了,但我们仍然能够听闻佛法,这是因为我们对佛法有穿透力和坚持力。所谓 "常",是指万世不易改变。佛法 "放之四海而皆准。

换言之,千古不变之言,谓之 "常"(佛陀的言教最真最正,最能启迪世人,所以千古不变)。世人所遵循的是同一条道路,这就是 "法"(佛陀的言教是至善至美的,是最契机契理的,所以能为世人所遵循)。正因为它符合理论,所以才能流传千古;正因为它符合机缘,所以才能成为世人的楷模。正因为佛教的理论是如此的完备和广泛,所以它才能流传的时间无限--不分古今(两千多年来,佛教一直受到广大学者的推崇,这说明它不易被世人所效仿),流传的地域无限--不分东西(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地方都有佛教的流传,这说明全世界都在效仿佛教)。(佛教几乎在世界各地都有流传,这说明全世界都遵循同样的原则)。因此,简单地说,《金刚经》就是 "真理",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必然的,可以适用于古今中外的一切人、事、物。佛经》也是一切圣贤的修行、修炼之法。唯有此经,才是悟性空、求证性空之人的修行之经。本经也是道路,是成佛之道。仅就本经而言,它是一条从生死之岸通往涅槃之岸的捷径。从广义上讲,《楞严经》是宇宙万法的真理,是佛法的真理,与《楞严经》教义的真理是不相违背的。 华严经》云:"从一微尘出千卷经"。经义之广,由此可见一斑。

根据佛陀一代时教的言教,归纳为三藏--经藏、律藏、论藏。我们现在所讲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属于经藏,因此被称为《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待续

注释:

注释 2:

破解《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的神秘内涵

据《首陀罗尼经》,被译为 "线经",印度古代以贝叶记录佛陀的言教(如我国古代用竹简记录文字一样),用线穿成,编纂成书,使之不至于失传,得以流传后世。因为佛所说的一切言教,都是由人搜集、编纂而成,所以佛才能流传至今不灭;就像线的珠子不作散落一样,所以叫线。不过,我国古代的圣人,如孔子、孟子等,他们所说的言教也称为经,为了顺应这一方的习俗和一般人的心理,所以把译经译为 "经",并加个 "契 "字作别选。其实,经名与经行虽不同,但意思是一样的,都是通义。按照《说文》的解释:直线为经,横线为纬。而线以通华,经以持纬,似此经线性质相同,而为习惯之别而已。


参考资料
(来源:未知)

  • 凡本网注明"来源: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转载请必须注明中,http://www.stephotosuy.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