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心放生网

您现在的位置:新闻首页>法师开示

虚云老和尚开示:参禅的三大境界及其修炼方法

2024-04-18 10:00编辑:admin人气:210


虚云长老关于参禅的一段开示:

"---- 参禅者收摄六根,从一念生处观之,照此言说之头。见无念清净自心,然后密、静、寂,照见自心。五蕴皆空,身心寂静,空无一物。从此,昼夜六时,行住坐卧,如如不动。久之,即身成佛,苦痛皆尽。"

略加解释: 参禅或修习世间禅定的佛弟子,只要希望今生解脱,就应该这样修行,可以称为修行人。六根不辨六尘,谓之六根皆辨(严格来说,前五根不辨,是意根通过前五根来辨)。所谓眼根不辨形体美丑,耳根不辨声音好坏,鼻根不辨气味香臭,舌根不辨饮食,身根不辨触觉粗细、舒适与否,意根(第六意识)不回忆过去,不设想未来,不关心当下发生的事情。如果做不到,就在僻静处反复练习,一旦发现自己的六根已经分离,就立即放下,不必自责。随着时间的推移,你会逐渐掌握得更好。记住,不要放弃,因为心本来就没有这些分别。

收摄六根时,心应置于何处?应该观察自己心中念头生起的地方。所谓 "言头",其实就是 "念头",也就是分别念产生之前的清净心境。这样观察久了,当因缘契合时,刹那间就会看到自己无念的清净心。这其实就是初悟,禅宗称之为破本参,天台称之为开圆悟。但二者有很大区别,因为经教的修证程度不同,开悟的智慧更好,可以称为达摩祖师(现在穿上僧服就叫达摩祖师,其实不是达摩祖师)。

开悟的达摩祖师虽然已经悟到了自己的真如本性,但已经知道那是自己的法身不灭不改;破本参的禅师也知道那是自己父母未出世时的本来面目。然而,这只是 "知",尚未证悟。因此,修为不可不足。来到这里的人本来就不多,还有很多人止步不前。要像虚云老和尚那样,不落桶底不罢休,不大彻大悟不罢休,不悟道成佛不罢休!

当你领悟到无念的清净心时,你的修行就正式开始了。就像走在夜路上,突然有了一盏灯,你就不会再迷路了。修行的方法就是观照开悟的离念清净心,使其不被妄念所覆盖。这也是禅宗所说的牛郎织女修行法。其实,一开始是无法观照到的,妄念杂念会不时出现,甚至会蜂拥而至。但不要紧,当杂念来临时,千万不要理会,继续观照无念的真心。妄念就像小偷,你看它一眼,它就会被吓跑,因为它本来就不是真实的。如果你继续这样观照它,你的心就会逐渐变得细腻、安静,你的心自然就会'绵密宁静'。此时,修行者没有粗念,非常接近本心,犹如水无波,故称'寂静';虽然没有粗念,但对心体非常清楚,故称'寂照'。

如此照耀良久,忽然与本心相应,当下便会深悟'五蕴皆空',即色、受、想、行、识皆非实有。身心无相执着,身无来去之相,心无动念分别之相,故曰'身心寂静'。这里还有一种顿悟,即深悟虚无,禅宗称之为 "重门"。修行者大彻大悟,自在安然,'无为而无不为'。即便如此,无始以来的无明仍未破除,不应止步不前,而应更进一步。

怎么做呢?那就是继续安住在 "离念 "的真实境界中。此时,无需刻意观想,纯粹一心一意,日夜不停,几乎没有二念。在行住坐卧中,一心清净,自然不会动摇,故称'如如不动',这就是三摩地,三世诸佛的摇篮。

深入三摩地之后,心已不动,在原始的澄明中,只剩下最后一点认知,那就是无明。楞严经》云:"有知之知,无知之本;无知之知,即是涅槃"。随着修行者长期深入的修行,在某种因缘的推动下,这最后一点不明了的认知会在三摩地中消解。心中的微妙念头戛然而止,大彻大悟显现,即刻 "见性成佛"。

至此,真的无性可见,因为所见皆性;真的无佛可悟,因为境界皆佛。没有丝毫的对立和认知,称其为佛性已是痴人说梦。没有 "我",也没有 "非我"。没有苦,没有乐,只有纯粹无拘无束的自由。不再有任何真实的事物,因此也就没有福报或灾难,所以 "苦已尽"。即使苦尽,也没有苦海可言,没有烦恼可言,没有涅槃可言。在清净圆满的觉悟中,一切如如不动,这就是方便说的见性成佛。

虚云老和尚开示:参禅的三大境界及其修炼方法


参考资料
(来源:未知)

  • 凡本网注明"来源: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转载请必须注明中,http://www.stephotosuy.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返回首页